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教师文化是教师一起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②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和遵行的行为方式。③教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④教师队伍的优秀决定了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⑤同时,不同的教师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教师。⑥教师文化就像一个“场”,而教师们就像一个个的电荷。⑦电荷无时无刻都受着场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身处其中的场。⑧在相互影响中,使得教师文化不断地演进着。

序 号

修 改

[7962dab150fff1a3.jpg]


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前“上网本”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诺基亚Booklet 3G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上网本”并无本质区别,缺少特色使其难成大气候。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C: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张悟本亦或 “刘悟本”的骗术并不高明,一眼就能看穿,可偏偏就有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小题2】(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小题3】(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着力 着急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 B:强迫 强使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C:和谈 和睦 和衷共济 一唱百和 D:处理 处所 泰然处之 处心积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晨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嚷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嚷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E.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望,同是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了“感受爱”的重要。

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何看的?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不重复吗?为什么?

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小题1】B、D

【小题2】(6分)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2分)②通过“我”与孩子父母的问答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4分)

【小题3】(6分)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上,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3分)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3分)

【小题4】(8分)答案要点:“超重”是小说的线索{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情感超重;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骧对比;概括了小说的内容,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等。(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小题1】(B孩子朝父母发脾气主要原因是感受不到父母的“超重”的爱。D小说选材谈不上巧妙,情节更非波澜起伏。)(选对一个3分,全对5分)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2009年,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路径是

①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储蓄存款收益增加→消费能力提高→扩大内需

②加大对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增强企业应对危机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③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增加市场资金供应,贷款成本降低→投资需求增加

④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减少引进外资数量→大力发展民族企业→促进就业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属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故不选①,④也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内容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称为“春秋三传”。 B:《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它和《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称为古代的“四书”。 C: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根据他的讲学记录编成的《朱子语类》,系统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王国维是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杰出代表,其读书札记的合集《人间词话》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D: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弘法的《坛经》,是fó jiāo 史上汉人高僧所著的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记录的是慧能得法及传播教化的事迹。此书确立了唐以后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牖其前以通明 B: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C: 贫则面语之 D:今日罹此果报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野与吾书 ②而读书者与之 ③沛公然其计,从之 ④予不能然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