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任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和秋天一般。(2)三、四两顺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


解析: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哈密瓜 标炳千古 悲戚(qì) 不容置喙(huì) B:铜板画 含糊其辞 拘泥(ní) 万事亨(hēng)通 C:拖后腿 莫衷一是 包扎(zā) 物阜(fù)民安 D:瓦楞纸 鱼目浑珠 钦(xīn)羡 信手拈(niān)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同的一组是( )

A:追溯 塑像 素质 情愫 B:号召 招领 昭告 沼泽 C:脚踝 裸露 颗粒 裹缠 D:干燥 洗澡 噪音 操练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泥古(nì) 溺爱(nì) 牵累(qiān) 翩跹起舞(qiān) B:山麓(lù) 绿林(lù) 粘贴(zhān) 拈弓搭箭(zhān) C:踉跄(qiàng) 戕害(qiāng) 觊觎(jì) 自古洎今(jì) D:清冽(lì) 沙砾(lì) 秸秆(jiē) 嗟来之食(jiē)

名篇名句填空,在下面两组中任选一组填写。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阐述,在满足物质条件之时,还需要有精神文明,“ 。”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六国论》)

(1)犹蒙矜育,况臣孤苦,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

阅读《论语》中下列三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7.5)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句子是什么类型的特殊句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1ef8de1b1df984fd.jpg]


解析: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教师文化是教师一起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②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和遵行的行为方式。③教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④教师队伍的优秀决定了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⑤同时,不同的教师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教师。⑥教师文化就像一个“场”,而教师们就像一个个的电荷。⑦电荷无时无刻都受着场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身处其中的场。⑧在相互影响中,使得教师文化不断地演进着。

序 号

修 改

[7962dab150fff1a3.jpg]


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前“上网本”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诺基亚Booklet 3G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上网本”并无本质区别,缺少特色使其难成大气候。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C: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张悟本亦或 “刘悟本”的骗术并不高明,一眼就能看穿,可偏偏就有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小题2】(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小题3】(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着力 着急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 B:强迫 强使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C:和谈 和睦 和衷共济 一唱百和 D:处理 处所 泰然处之 处心积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