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 (1)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4)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析: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4)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

(5)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1)略

(2)略

(3)略

(4)沈怀文与颜竣、周朗向来友好,颜竣因为违背皇帝意图被杀,周朗也因为抵触圣意获罪。(重点词语:素善、见诛、得罪,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5)我从年轻以来向来如此,哪里能在一天内改变呢。不是我想与别人不一样,本性所形成的(习惯)罢了。(重点词语:一朝、异物、性,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于朝廷。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德宗俾栖曜留署使职,咨以军政。累转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转侍御史。丁继母忧,服阕,除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孟简,兵部侍郎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代权德舆为都畿防御使。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赏告变人杨进、李再兴锦彩三百匹、宅一区,授之郎将。无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公侯之器 器:才能

B.宰臣不能夺 夺:争夺

C.及穷按之 按:查办

D.因疾固让 固:坚决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 ( )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体恤囚犯思家之苦,允许他们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的盗贼因此而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反对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致使出兵无功而返,险些被贬到同州,后因正气直言受赏识 ,才又留在皇上身边。

C.吕元膺除了能尽心规谏外,还具有军事才能,曾辅助王栖曜管理军中事务,后来平定李师道叛乱时表现出色。

D.吕元膺在任河中节度使等职时,地方掌权的军官处理政务多不守原则,只有他坚持正道,因此监军使及往来办事的宦官都很敬畏他。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夺:强行改变。)

【小题2】(①放囚犯回家,是他体恤囚犯思亲之苦,以忠信换忠信,但不是“大举其职”:恰有违规之嫌。③是朝廷诏书的内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对的做法。)

【小题3】(吐突丞璀兵败,’是皇上用人不当,并非元膺致使。)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工欲善其事, 。(《论语》)

《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师说》)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必先利其器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谗谄之蔽明也 方正之不容也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春具揭辩具:写。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解析:

【小题1】

[ae5ddededd58c56c.jpg]

【小题2】

[5c7dc3d961617f35.jpg]

【小题3】

[76b6bd94643ba735.jpg]

【小题4】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年前,由于一次意外的事故,公司进口的五台插件机损外。国外商社的驻京代表前来察看后,满口答应帮助修复。但第二天却声称无法修复,必须买新整机。公司提出供应部分零件,由自己修理,回答仍是不行。结果公司集中全部优秀人才自己动手,经过七个月奋战竟然将机器全部修复一新,大长了公司上下的志气!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 八年前公司技术力量太薄弱无力修复进口机器 B: 进口设备往往存在被外商要挟的现象 C: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D: 公司不为外商压力屈服自己努力修复机器,既节省资金,又长了志气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了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于至上神——“天帝”的崇拜。中国古代zōng jiāo 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着出现了凌驾于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在夏商周三代转换为对神的崇拜 B: 人类对于天帝的崇拜是相应于人类社会阶级分化中帝王的出现的 C: zōng jiāo 与阶级不可分离 D: 对天帝的崇拜是比对自然神的崇拜更高级的层次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给这则新闻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0字。

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汉充分发掘、利用资源优势,投巨资建设首义文化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据武汉市文化局介绍,从2005年开始,武汉在辛亥首义发生、发展和历史遗存最集中的武昌旧城内,启动了首义文化区建设。文化区规划面积107公顷,整体规划为“一心、两轴、三大板块”,即以首义文化园为中心,形成南北向的首义纪念景观轴和东西向山水生态景观轴,呈蛇山、首义、紫阳湖三大板块分布。

武汉打造首义文化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庆典(4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问题。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小题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或秋雨初定,秋雁南飞,秋叶飘零的秋景图)。(4分)

【小题1】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 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 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 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 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解析: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人预言,随着3B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的热映,3D电影将如明日黄花,在未来的影市场上大放光彩。

B.__和网友的互动,是网络民主的体现,而且上行下效,互联网在各级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C.面对招聘单位的具体要求,应届生小李发现自己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工作经验,除一纸文凭外,别无长处。

D.作家的笔触深入到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市井风情、人生百态,在作家笔下无不穷形尽相。

D


解析:

[A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语境中的意思应指未来的事物,与“明日黄花”的词义相反。B项:“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与语境的感__彩不符。C项:“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语境中的意思应是“没有其他特长”。D项:“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符合语境之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