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
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18部。
B.《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
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C.史记》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
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
师。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解析:
略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稀有金属及煤炭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无序生产及盲目出口等不正常现象,这些战略矿产资源未发挥足够的效益。 B:新版《红楼梦》的海选演员报名已在昨天截至。 C:詹姆斯·金为营救妻女而在冰雪中走失后,他的父亲不断地乞求,希望奇迹出现。 D:今年虽然考生在研究生入学初试中取得高分,但如果在复试中思想道德不合要求,也将一票否决。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
,
,
,则
( )
A.
B.
C.
D.
B
解析:
如图,设正三棱锥[c0246a07cb6c14b0.gif]的各棱长为[00a386d559012c8d.gif],
[2a6091861b1a8dc8.gif]则四棱锥[f577fcf58800c024.gif]的各棱长也为[00a386d559012c8d.gif],
于是[1819acfaf91f9cf0.gif]
[49ea00bb0c098327.gif]
[d952cf43796b1632.gif]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
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
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
C
解析:
[“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 “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 “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了。“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9分)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冷露滴梦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孟)郊寒”是对孟郊诗歌特征的评价。请从内容上概括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寒”的特征的?(5分)
答:
(1)①比喻,冷露如泪,滴破残梦,用以表现诗人抑郁忍悲之情;
②虚实相生,实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虚写诗人梦想的破灭,人格的消损;
③情景交融,用秋天霜露的阴冷环境表现作者心情的伤痛和晚境的凄凉。
(2)①“秋月”“冷露”“峭风”“枯桐”等意象构筑的意境(自然环境)的凄寒。②诗人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愁苦。③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3分)
▲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2分)
▲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
(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
下列各句中,表意最明确的一句是( )
A:公安局缴枪,期限30日。 B:700多年前,为忽必烈的天朝奠定了强大基础的成吉思汗陵还没有被发现。 C:同学们好!下面是读报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将会了解到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天下事。 D: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被称为“中州古韵”的广东汉乐已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广东三大乐种”。今年7月,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组成的研究队伍深入汉乐之乡梅州大埔,采用街头随访、调查、走访各民间演奏团体、文化部门等形式,对汉乐进行了“生存评估”。研究中发现,尽管当地民众大多听说或听过广东汉乐,但对广东汉乐的名称知晓度低;对汉乐何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常识的了解率均低于20%。
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概述广东汉乐的基本情况:
; 。
②、在文段结尾横线处补写出关于广东汉乐“生存评估”的调查结论:
①、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民众对其知晓度低(了解少)。
②、广东汉乐面临生存危机(或广东汉乐发展后继无人,或广东汉乐的传承前景堪忧)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首饰 手镯 察颜观色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坐落 福祉 各行其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沧桑 防范 度过难关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影碟 零丁 再接再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
解析:
A.颜-言;C.度-渡;D. 励-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那些柔软或坚硬的时光
徐怀谦
“柔软时光”四个字,大约属于丽江古城的专利。漫步在商铺林立、灯红酒绿的丽江古城,不时会有“柔软时光”、“一米阳光”之类的客栈、酒吧,懒洋洋地探出幌子,挽留你的脚步。幌子上的广告有点特别,多是“聊天、偶遇、看书、发呆、晒太阳、赏月、恍惚、游离、做梦、睡觉”之类的词汇,让都市人看了,不免立马恍惚起来。
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书中写美国富翁巴特里弗对捷克人的生活有这样一番评价:“在这个国家,人不会欣赏早晨。闹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突然醒来,就像是被斧头砍了一下。他们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请问,这样一种不适宜的紧张的早晨,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像样的白天!那些每天早晨伴着他们恰当地称为
‘闹钟’的一阵铃声开始生活的人,他们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一天天变得习惯于紧张,而不习惯快活。相信我,人的性格是由他们的早晨决定的。”
巴特里弗的话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味道。为了生计,都市里的人有几个不是伴随着闹钟开始一天忙碌的?可是从人的本性来说,谁不想好好地睡个心懒觉,让自己的早晨乃至
一生都过得从容一些?
所以当都市人真的抽身出来,来到丽江古城,沿光滑的石板街寻觅当年马帮的足迹;在粉墙黛瓦的古屋前假面倾听岁月的诉说,看清澈小溪水流走昔日的繁华与衰落,或者踅进茶馆、酒吧,在一壶或酒中口味友情的绵长,从街上陌生行人的面孔上阅读人世的沧桑。这一刻,你才会卸下生命中的很多重负,感觉到一份从未有过的闲适与从容。
这就是所谓的柔软时光吧?可它只属于有钱和有闲的人。
在丽江木王府驿栈小住一晚,淅淅沥沥的雨声安谧了我漂泊的心。睡得奇好,醒来得就早,心想太阳是晒不到了,那就出去淋淋雨吧。推门出去,是黎明前的__,灯光是有的,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行人也是有的,三三两两,步履匆匆。是些什么人呢?看清了,主要有三类:一是上学的小孩子,二是环卫工人,三是赶早买菜或上货的人。孩子是怕人的,见了我的相机,全都躲着镜头跑开去,硕大的书包在他们屁股后晃呀晃的,让我想起正上小学的女儿。这个点儿,是女儿起床的时间,可是丽江孩子已经奔跑在石板街上了。最近媒体报道成都有个12风的女孩,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在成都街头替生病的姨妈打扫卫生。时光对于这些孩子和大人来说,是柔软还是坚硬呢?
不错,柔软只属于有钱和有闲的人,而坚硬总是“偏爱”那些贫穷和苦难的人。丽江有大把大把的柔软时光,可是它们是由那些过着坚硬生活的人支撑起来的。至于__攘往的游客,丽江不过是他们释放心情的一个驿站,要他们以此为家,一辈子就那么柔软下去,也绝无可能。不是财力不济,而是人总要在创造和奉献中体会快乐,实现价值,一味柔软,就变成了颓废。
所以,芸芸众生来说,得柔软时就尽情享受那片刻的柔软;处于坚硬时光时,也不气馁,不自弃,而是民坚硬的意志去改善境遇,超越自我,像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的人生,才不枉过吧。
(选自《美文》2008年第15期)
文中说“让都市人看了,不免立马恍惚起来”,都市人为什么会“恍惚起来”?(6分)
巴特里弗根据什么断定捷克人“不会欣赏早晨”?(4分)
在倒数第三段作者还叙述了一件媒体报道的12岁女孩替生病的姨妈打扫卫生的事,有何用意?(6分)
请分析本文题目的修辞特点并联系全文阐释其含义。(6分)
【小题1】灯红酒绿的环境让人如入梦境,(2分)“柔软时光”一类的名字让人产生懒洋洋的感觉,(2分)特别的广告语让人产生享受的欲望。(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人的性格是由早晨决定的;(1分)捷克人在闹钟催促中醒来,(1分)立刻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1分)他们习惯于紧张而不习惯于快活。(1分)
【小题3】表明柔软的时光只属于有钱和有闲的人,而坚硬的时光总是“偏爱”那些贫穷和苦难的人;(2分)强调柔软的时光是由那些过着坚硬生活的人支撑起来的;(2分)倡导处于艰难时光的人们要勇于改善境遇、超越自我。(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特点:比喻(或通感)。(2分)柔软时光是指卸下生命中的重负,去感受那份难得的闲适和从容;(2分)坚硬时光是指芸芸众生为了生计而忙碌、打拼。(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