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局动荡、内战不断的索马里几乎没有任何法律体系,劫匪们可以从容作案而不必担心受到国家法律和相关法律的制裁。 B:三鹿集团在清偿过程中,首先偿还的是破产本身产生的费用,之后偿还职工工资保险和国家税费,最后偿还所欠普通债权人的债务。 C:德国早在1938年10月就制定了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希特勒就下令执行了。 D:为了避免自己不被荣誉冲昏头脑,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后的唐教授,要求继续工作在东北地质科学研究第一线。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最终与德·蓬风结婚,而不是其喜欢的堂弟查理。请简述这桩悲剧婚姻的经过。

查理为了高攀门第和一位侯爵奇丑的女儿订了终身。欧也妮在得到消息后爱情理想破灭,答应与贪图她的财产的德·蓬风结婚。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因篷风只为了钱才追求她,她可以把钱给他,而情感上则让她自由。德·蓬风在被选为索漠城的议员一个星期后就去世,欧也妮在三十三岁时便守寡。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构思的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要结合本小说的主题理解分析。

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 ~ 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 ~ 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减弱 B:③④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也相同 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由于⑤⑥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改变 D: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而实现的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形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圉:养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

【小题2】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小题3】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主谓取独,/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小题3】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提纲 竞争力 陈词滥调 蜂涌而至 B:幅员 互连网 旁征博引 惹是生非 C:剽悍 明信片 销魂勾魄 雍容华贵 D:脉博 荧光屏 山清水秀 心悦诚服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近年来,一种神奇的保健品“钛项圈”在市场上热销。“钛项圈”种类、款式不一,有手链、腰带、护膝、颈带等,价格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这些产品的非法广播宣称,“钛项圈”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不少消费者也声称,他们戴了“钛项圈”后脖子比以前舒服多了。这些“钛项圈”真的具有治疗颈椎病的奇特功能吗?实际上,这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

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和服用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的现象。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抗生素发明以前,医生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以安抚那些求生的病人。不过,有些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目前,常用的安慰剂有两类,一类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葡萄糖、乳糖、生理盐水等;另一类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如维生素类、葡萄糖酸钙、氨水等。虽然安慰剂本身是无治疗作用的或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一些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之后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发现,安慰剂能像止痛药一样促进可止疼的内啡肽的释放,对病人的大脑扫描显示安慰剂“点亮”了大脑中的内啡肽。还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也会促使帕金森病人多巴胺的释放。2004年,医学专家贝内德蒂发现,经过多次条件反射后,生理盐水和真实药剂所引起的帕金森病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模式是一样的,并且都能减少震颤症状。

当然,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疾病性质都各有不同,对安慰剂及环境、语言、文字的刺激也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有时安慰剂的治疗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能收效。安慰剂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疼痛、哮喘、食欲不振、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病、麻醉药品成瘾等疾病。虽然安慰剂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但仍应避免滥用。因为安慰剂本身疗效不确切,治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非人人有效。同时,有些安慰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目前,安慰剂效应已经成为某些医生或者诊疗机构医疗造假的工具。安慰剂到底有没有效果,在临床上是否应该使用安慰剂,以及药物是否通过安慰剂效应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是,就像很多复杂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会是个“一刀切”的结论,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疾病,答案各有不同。事实上,这并不矛盾,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精神—社会”医学模式,苦涩的药片、冰冷的手术刀的医学时代已经过去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产生和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共识。

下列各项中对“安慰剂效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比服用真药更好的效果的现象。

B.安慰剂效应是通过使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

C.安慰剂效应是让病人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通过心理作用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

D.安慰剂效应虽然并非人人有效,但使用的是对身体没有损伤的中性药剂,所以可以广泛应用。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葡萄糖、葡萄糖酸钙、乳糖、生理盐水等安慰剂药物虽然没有特殊治疗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B.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它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有效,这与病人的个人差异有关。

C.由于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因而市面上销售的“钛项圈”都能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

D.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精神—社会”医院模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治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没有发明之前,医生可以尝试用安慰剂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或许会出现奇迹。

B.安慰剂效应不仅仅是心理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心理因素对大脑的生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C.病人的精神状态越乐观、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程度越高,安慰剂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越好。

D.安慰剂效应告诉我们,原来“身”与“心”关系如此微妙,生活中不妨多给自己点积极暗示,这有利于身体健康。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A原文第二段第一句话说“和服用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的现象”。C并不是“完全没有药效”,而是“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D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有些安慰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看出“没有损害”错,第四段第一句话“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看出不能“广泛应用”。

【小题2】A原文第二段看出葡萄糖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葡萄糖酸钙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B从第三段得出。C“都能缓解疼痛”错。D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起“主要作用”错。

【小题3】A第二段二三四句话推出。B从第三段推出。C太绝对,第三段第二句话只说安慰剂的疗效和精神状态、生活阅历、文化程度等有关,不一定成正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