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在于政策的“一视同仁”。 C: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D: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阅读下面作品,请按要求完成文后下列各题。(共22分)
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米多高的白杨树。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住了脚。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它在水塔贫瘠的土地上,先找到一个盛有泥土的营养钵,耐心等待。当水送到它的唇边的时候,它接受了水的滋润。当太阳向它伸出温暖手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春天的襁褓里破壳而出,开始试探着生长了。
④小白杨越长越大,头重脚轻可不行。它的根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狭小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和水塔这样的土地谈条件、讲价钱,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服务。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了。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缝插针”的生存技巧。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水塔可不希望自己有漏洞,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塔的利益和愿望。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只是,这样的根,必须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根在开拓疆域,但必须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总之,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而这棵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主动放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所谓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顺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十、上百年,却还在耐心地等待。种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当生命绝望的时候, “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200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20版)
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水塔上的小白杨?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和表达效果。答:
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答:
(2)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答:
文章第4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叙写了“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生存技巧?
答:
根据全文,请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说说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小题1】(1)拟人、侧面衬托(反衬)。
(2)“站”、“尊荣”赋予小白杨以人性,表达了作者对小白杨的敬意;用“我”的“惊呆”衬托小白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小题1】(1)根懂得绝地求生的智慧。
(2)只要心中有希望,生活中是没有绝境的。
【小题1】三个方面:(1)学会思维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2)善于找生活中机遇,要“见缝插针”;
(3)能够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和别人和谐相处。
【小题1】(1)小白杨是一个能够在绝境中找生长的机会、懂得生活技巧、敬畏自然,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生存机会想尽办法活下去,令人可敬的顽强的智者的化身。
(2)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水塔上小白杨生活状态的合理想象,表达了对身处绝境的小白杨的敬畏之情,寄托了作者对身处逆境,保持自我,不失风骨,勇于进取的坚忍、顽强精神的赞美。
解析:
【小题1】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分析一种得2分,两种得3分,最后一句1分。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1】第一点2分,表现手法1分,思想感情3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有一张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但是有一次他观察这张弓时,觉得它外观太普通而且有些笨重,便想补救一下。于是他请了一位优秀的工匠,在弓身上雕刻了一幅行猎图。他认为这张弓现在才称得上完美了。当他搭上箭想试一试时,刚拉开弓,箭还没射出去,弓就断了。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作文。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解析:
略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辟谣bì 麻痹??bì 奇葩异草pā
B. 居心叵测pǒ 绕树三匝??zā 去其糟粕 pò
C.湖泊pō 船舶bó 帛书bó
D. 汹涌澎湃pài 拜忏??bài 滂沱大雨pāng
A
解析:
辟谣pì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打字通”输入法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一部分,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示例: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解析:
略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两题任选一题,把所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的括号内)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甚至还可用“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平分秋色”、 “ ”、“ ”、“ ”。
(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方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难决雌雄。
解析:
以上每处1分,共3分。注意: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思,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
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
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二)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ī):葛布的统称。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小题1】(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O%下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小题2】(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4分)(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2分)(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4分)
解析:
【小题1】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小题2】(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达之意 (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3)、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答案: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解析:
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①“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卸除了演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