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把小草叫大力士,( )。
A:的确但是谁都比不上它的力量 B:它的力量的确但是谁都比不上 C:但是它的力量的确谁都比不上 D:但是它的力量都的确比不上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把下列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晁错》)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略
【小题1】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小题1】C代之所得俸禄;到。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小题1】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放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
【小题1】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
【小题1】【译文】王公讳名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真定县人。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兵分五路派出军队,用以征讨西夏李继迁的叛乱,王德用的父亲王超武康公兵出夏州。在这个时候,王德用以西头供奉官的身份跟随在武康公的身边,年龄才十七岁,王德用自己统率__一马当先,所斩杀和俘虏的敌人以及所缴获的马羊数量众多,是功劳最多的。等到他班师回营时,他请求居后指挥。到了关隘险要处,王德用认为,“回师的军队来到了关隘险要处,大家容易争先走到前面去,这样就一定会混乱;阵形混乱了,如果李继迁迫近我们,我们一定会失败。”于是又请求将所统率的__骑马快速赶到关隘险要处前去布好阵形。武康公替王德用在军队里发布命令说:“到了阵前如果还要乱走的,斩!”王德用也传令说:“到了阵前如果还要乱走的,我也要像武康公说的一样执行!”到了阵前,将士们个个安定顺从。因为这样,就是武康公也替王德用扣紧马缰绳使马缓步前行。李继迁的探马接连前来探望,都是只在左右远远看着王德用,没有那个敢靠近王德用的。于是武康公感叹地说:“王氏后代有顶天立地的儿辈了!”
明道元年(1032年),王德用升迁为福州观察使。有军人带来明肃太后的诏书,要求补充为禁军军吏。王德用争辩道:“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况且军队的官吏是不能让它有人请求就能得到的,如果这样就能得到,那么,军人的内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侵害。”明肃太后坚持让王德用给那人军职,王德用坚决地不执行诏书的命令。不久以后,太后也明白过来,终于听从了王德用的建议。于是,皇帝心里认为王德用是一个贤能的人,就把王德用任命为检校太保、签署(一说为签书,即官名,签书院事为和同知院事、枢密副使一样的副长官)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辞让:“微臣是个武人,况且缺乏学问,不足以担任枢密要事。”
开初, 有人因为王德用的威名闻名天下,并且又相貌堂堂(相貌类似太祖赵匡胤),怀疑他有不是做人臣子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皇上不得已,于是改任王德用为宁武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为都督府佐官),王德用赶赴徐州任职时,皇上赏赐亲自手书的诏书遣送安慰。有人听说孔道辅过世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曾经陷害过你的御史中丞孔道辅,今天他已经死了。”王德用凄伤地说:“御史中丞孔道辅难道陷害过我吗?他那是因为忠心事奉皇上的原因,应当这样做的,可惜朝廷又少了一个忠臣。”
嘉佑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日,王德用因病逝世。
王德用忠诚朴实和乐平易,和人交往不猜忌,不责问人家的小过错,看他的神色坚毅,有不可轻易冒犯的威议。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都分给亲信同党之人。擅长治理军队,宽厚仁爱爱护士兵,士兵也乐意被他调用。与士大夫交游,士大夫也多是佩服他的度量,认为他没有值得窥伺的地方。
请为下面的新闻报道写一段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50字。
3月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会议室,5名大学生淘粪工和城肥二处的负责人签订了聘用合同,正式成为城肥清运队伍中的新成员。他们的工种是淘粪工,大学生淘粪工的合同期限是5年。
据了解,不少求职者表示不愿当淘粪工,但听说淘粪工是事业单位编制、收入有保障时,都表示愿意考虑这一职位。到报名截止时,一共有391人报名,其中还有1名研究生,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
①大学生做掏粪工,这种学非所用的就业选择,是人才的浪费!大学生应该到社会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②大学生做掏粪工,这种行为所表现出的勇气与精神可嘉,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
评分标准:概述新闻事件3分,表明观点2分。超字扣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小题1】前三句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含蓄委婉,末句“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中,作者选取了“春江”“日暮”“征帆”等意象,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江边送别图,客观景物中
融入了浓浓的离别之情,为下句直抒“断人肠”蓄势,结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小题1】每句2分,共4分。
【小题1】每句2分,共4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出版的散文集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刘长春的《墨梅笔记》。 B:他一贯讲究构图。这幅画中,仙鹤的细长的双腿、雪白而苗条的白鹤,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毫无零乱之感。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欢迎,短短九个月里,该书共重印了九次。 D:毕业后,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河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近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元走势愈加低迷,亚洲汇市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比价双双创下新高——强势美元从此一去不复返? B: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各科教材也纷纷改头换面。今年九月,又有几种理念先进、编排科学的新版教材与广大学生见面。 C: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气象万千,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逆来顺受。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向不同的方向,但是在那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然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⑺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心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背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⑽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⑾我看着他小心地倒车,然后小货车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了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⑿每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事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漓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⒀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删节)
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该怎样划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⑻段与第⒁段两段文字相同,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相同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在描述目送场面时,写法有什么特色?请举两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1—4段为第一部分,写我目送儿子上小学;5—8段为第二部分,写我目送16岁的儿子去美国和目送21岁的儿子乘公车离去;9—14段写我目送送我上班的父亲开货车离去和目送住院的父亲进病房门以及目送去世的父亲进火葬场炉门。
【小题1】(1)儿子长大了,不愿当众与母亲亲热拥抱。
(2)“我的落寞”与父亲离我远去有关。
【小题1】不同。(8)段是从目送儿子的几次背影的经历中体验出来的感受: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就是默默的关爱子女成长,使子女的独立能力一步步增强;表达的是做父母的欣慰和惆怅之情。(14)段则是从目送父亲背影的经历中体验出来的感受:在不断的感激与关心中,父母逐渐老去……表达的是做子女的感恩和无奈之情
【小题1】(1)、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如:“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我拎着包,看着轮椅的背影……”。
(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写出了我的缠绵之情和儿子的决断之态,有力的表现了主旨。
【小题1】6分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1】每点3分。
【小题1】略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去夏来,得把春天的衣服整理收藏,有些不会再穿的还需送人或扔掉。在四季分明的城市这样的工作年年都要做上几回。有时候我们以为已经清理完毕,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得彻底,以致长年下来,衣柜里越来越拥挤。这就像我们的脑子里总是充塞着繁杂的思想,它们不会老老实实地待着,而是东奔西突,磕磕碰碰,让我们无法管理。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们都需要做一次彻底的清理。
请以“清理”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略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余秋雨
在欧洲,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连随口讲几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23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中左手残废。他拖着伤残之身仍在军队服役,谁料4年后遭海盗绑架,因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5年。脱离海盗后开始写作,后因父亡家贫,再次申请到军队工作,任军需,又因受人诬陷而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第二次入狱,出狱后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就在此书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门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狱,后又因女儿的陪嫁事项再一次出庭受审……
总之,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命运实在太苦了。
《堂吉诃德》已经出版,而且引起广泛轰动。但是,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法官,明明知道他的文学才华却不愿凭着一点良知,认真审查他遭受的灾难,给他一点点起码的公平。
当时的西班牙与英国不同,没有让只读过中学的塞万提斯像莎士比亚那样受到一批“大学才子”的审判,审判他的是真的法庭。然而正是这些真的法庭,使他联想到绑架了他5年之久的海盗,他们也有事没事就审判他。
当海盗的审判与法庭的审判连在一起组成他的人生过程时,他不能不摇头苦笑。
我一时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位作家比塞万提斯承受过更多的苦难。他无法控诉了,因为每一项苦难来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诉哪方?
因此,塞万提斯开始冶炼苦难。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这是塞万提斯用自身苦难铸造成的,由此证明他已彻底降伏苦难,获得了一种人类学上的读解。
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
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前一段时间我在马德里看到了塞万提斯的纪念雕像,雕像的下前方便是堂吉诃德的骑马像,后面还跟着桑丘。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方式来纪念他,而且把这个纪念广场以国名相称,叫做西班牙广场,我看在规格上已超过莎士比亚。这片土地以隆重的骄傲来洗刷以往的无知,很可理解。但遗憾的是,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雕像过于写实,就像是用油画的笔法描摹一幅天才的漫画,成了败笔。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曾娓娓论述,由史诗转换成雕塑是一种艰难的再创造,可惜西班牙历来缺少莱辛这样等级的理论家。
西班牙广场上的这组雕塑,塞万提斯为白色,堂吉诃德和桑丘为黑色。白色的塞万提斯天天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又会暗笑,就凭你们这模样怎么还能流浪远方,把苦难流浪成寓言?
塞万提斯晚年看到了别人伪作的《堂吉诃德》第二卷,于是赶紧又披挂上阵与文化盗贼搏斗,方式也就是赶写真的第二卷。真的第二卷出版次年,他因水肿病而去世。
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假人,给塞万提斯一本假书,看来异地同理:都想否定他们的真实存在。他们太使周围垂涎,太使周围不安。
直到两百多年后,德国诗人海涅指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海涅眼里,只有这三头统治,只有这三座高峰。但是歌德出生太晚,并世而立的只有两头,同在欧洲,却隔着大海,当时两个国家还对立着。
我前面已经说过,似乎是上帝的安排,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性地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去世,使4月23日成为一个奇怪的日子。谁知还有更奇怪的事情,似乎又是上帝,也只能是上帝,觉得两座高峰不能独遗一座,居然把塞万提斯的去世也安排在同一天!
那么,1616年的4月23日,也就变得更加奇怪。
当时,无论是英国的斯特拉福,还是西班牙的马德里,都没有对他们的死亡有太大的惊讶。人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阑珊。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几次提及莎士比亚,说明了塞万提斯同莎士比亚一样具有传奇性和伟大的成就,而他的成功的背后却付出了比莎士比亚更多的辛酸。
B.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的方式纪念塞万提斯,说明西班牙人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
C.西班牙广场上白色的塞万提斯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暗笑,作者提及此处,主要目的是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
D.塞万提斯的一生,受尽了磨难,然而也正是这些不幸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E. 本文通过对塞万提斯一生经历的概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本文标题为“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请简要概括塞万提斯哪些方面让人心疼?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
②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联系原文谈一谈塞万提斯被后人敬仰的原因。
【小题1】AD
【小题1】①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②战争之中左手残废。③被海盗绑架,长期遭受折磨。④经常无辜卷入牢狱之灾⑤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⑥才华超群却未能得到世人的重视。
【小题1】①塞万提斯对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有了深刻的参悟,他已经能够降伏苦难,从个人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从而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出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②塞万提斯用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完美地揭示了沉重的社会现实,他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小题1】①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他能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能坦然面对苦痛,冷静思考生活,超越自身苦难创作《堂吉诃德》,达到叙事艺术的高峰。
②塞万提斯在晚年时看到别人伪作《唐吉诃德》第二卷,为还读者以真实,不顾年迈体衰,极力赶写真的第二卷,这正体现了塞万提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
【小题1】B“一直很看重”不正确,从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推知。C主要是为了说明塞万提斯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是很难用一个具体实象来表现的。E同情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文中体现更多的是作者对塞万提斯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塞万提斯未被当世看重的遗憾。
【小题1】6分
【小题1】6分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练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述?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1)“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释义)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说)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作用);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释义)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解说)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凄楚。(作用)3分,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2)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意思的即可)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