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1)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另一边是贵族的府第里“汲井开园”的火热场景,“日日新”与“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
(2)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互相推诿 六言六弊 诲人不倦 B:脉搏 不可思议 知者安仁 进退维谷 C:焦燥 __ 如切如磋 青春永驻 D:怠慢 绘事后素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或许是巧合,人类的照明技术发展史,总和世博会密切相关。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的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1939年美国世博会,展示了第一个实用荧光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从开幕式上近9000平方米的江边显示屏,到每个晚上灯火璀璨的园区夜景,大放异彩的LED半导体照明将开启照明时代新纪元。LED带来的全新照明时代,可不仅仅体现于锦上添花的霓虹灯。在业内人士看来,半导体照明的远大前程,一定是走进寻常百姓家,担负起居家功能照明的重任。Ks*5*u
LED将带来全新照明时代(或LED居家照明功能将会普及)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Ks*5*u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史记·南越列传》)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番禺负山险 负:依仗
B.称制,与中国侔 侔:相等
C.以其党为假守 假:假装
D.击灭南越而并王之 王:统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凌万顷之茫然
B.败数县而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击灭南越而并王之 吾从而师之
D.佗因此以兵威边 洎牧以馋诛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Ks*5*u
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立 我 通 使 物 今 高 后 听 谗 臣 别 异 蛮 夷 隔 绝 器 物 此 必 长沙 王 计 也 欲 倚 中 国 ,击 灭 南 越 而 并 王 之,自 为 功 也。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国论》)
(2)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小题1】(1)燕国和赵国的君主,开始还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坚守正义而不贿赂秦国。
(2) 原来,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
解析:
【小题1】 假:代理。
【小题1】A之:上句为代词,下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焉:上句为助词,不译;下句为兼词,“于此”。C为:助词,表示顺承关系。D以:上句为“凭借”,下句“因为”
【小题1】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小题1】略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推翻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做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己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南越酷暑潮湿的气候,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诗歌鉴赏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小题1】①诗人探访友人而没有遇见
②体现了诗人既有些茫然又恋恋不舍的情感。
【小题1】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
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二是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 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时钦凑军隶常山郡,属钦凑遣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喜事交济也。是夜,稾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翟万德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稾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及贾深、张通幽、翟万德,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未备饰终之礼,可赠太子太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 舍:安排住宿
C.喜事交济也 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 枭:勇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常山在其部内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B.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太守备酒乐于传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负汝何事而背我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 )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喜事交济也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 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 “忠诚感发”,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将蒋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到京城。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用尽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因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说他面对关系到存亡安危的大事而奋发,因此成就了丰功。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天子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②.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
③.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共同发动义兵,分兵夹击切断逆贼的退路,来延缓敌人向西进犯的势头。
2.难道(纵然)受到你的推荐而任职,就应该跟从你__吗?
3.孤城奋战力量用尽,被敌寇攻陷,人被杀害而美名长存,确实使忠烈的美德得以显扬。
解析:
【小题1】诛灭
【小题1】A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那、那些 B项①连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D项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小题1】②是说颜真卿作抵御逆贼的准备,④是客观叙述守城御敌的情况,⑥是诏书中议论性的文字。
【小题1】颜杲卿“与儿子颜泉明一起”不正确,应该是“派他的儿子颜泉明等人。。。押送到京城。
【小题1】1. 与:共同;掎角:分兵夹击;纾:延缓。
2. 署:任职;合:应该;反:__。
3. 屈:用尽;见:被;殁:死,被害;彰:使。。。显扬。
翻译:
颜杲卿是琅琊临沂人,因为祖荫做了官,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很有才干。天宝十四年,出任常山太守。当时安禄山任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属于安禄山的管辖之内。安禄山率领范阳的大军进攻长安,攻陷了东都洛阳。颜杲卿担心叛军攻克潼关,危害李唐的统治。此时,颜杲卿的弟弟颜真卿担任平原太守,一听说安禄山反叛就秘密的训练死士,招纳豪杰,做了迎敌的准备。到了这个时候,派人联络杲卿,相约起兵平叛,成犄角之势切断叛军的退路,以延缓叛军的攻势。于是杲卿和长史袁履谦等人计划攻打土门反叛安禄山。此时,安禄山派蒋钦凑、高邈率领五千兵士把守土门。钦凑的__隶属于常山郡,高邈前往幽州还没有回来,杲卿派人叫钦凑到郡衙商量事情。钦凑来了,让他在客房住下,把他灌醉后,让袁履谦和参军冯虔等人杀了钦凑。袁履谦带着钦凑的脑袋向杲卿复命,两个人相与落泪,庆祝事情成功。当天晚上,稿城尉崔安石报告说高邈回来了,已经到了蒲城,杲卿于是命令冯虔和安石前往蒲城伺机行动。到了早晨,高邈的几个随从到了稿城的驿站,安石伺机把他们都杀了。不久,高邈到了,安石骗他说:“太守在驿站准备了美酒和歌舞为将军接风。”高邈到了门厅一下马,冯虔等人立即把他擒拿捆绑。当天,叛军将领何千年从东都到赵郡,冯虔把他擒获后,立即押送这两个叛将到了常山郡。杲卿派儿子安平尉泉明等人,用盒子装了钦凑的首级,押解高邈、何千年两个叛将前往京师长安。
天宝十五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城中兵少,寡不敌众,守将均疲惫不堪。城池沦陷,杲卿、履谦被叛军抓获,押往东都。安禄山见到了杲卿,当面骂道:“你不过是范阳的小小户曹,是我保举你做了判官,又加封了光禄和太常的职位,于是你才做到了常山的太守,我哪里对不起你,你要背叛我?”杲卿怒目而视,骂道:“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大唐的臣子,恪守忠义之道,虽然受你的保举,难道还要和你一起__吗?况且你只不过是一个放羊的奴隶,用不当手段骗到了皇帝的宠信,才到今天的地步,难道皇帝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你要__吗?”安禄山大怒,命人把杲卿绑在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根柱子上,凌迟处死,杲卿一直大骂叛贼,直至气绝身亡。
乾元元年五月,皇帝下诏说:“颜杲卿为官忠诚正直,骁勇无畏,在艰难的时候,仍然有
一颗忠义爱国之心。对叛军的种种行径感到悲愤,在国家存亡的大义之前英勇无畏,擒拿叛将,成就了赫赫之功。当叛贼气焰高涨之时,奋守孤城直至最后一刻,城陷被俘,依旧凌然不屈,虽被屠戮,但英名长存,是我大唐的忠烈之士。危难的时刻最容易考验仁义之士的勇气,他们为国家而死,风高亮节千古名垂。为表彰颜杲卿为国捐躯的忠义,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教育说服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说服 无效,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C: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 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 D: 位于市中心的金源大厦堪称本市的标志性建筑,35层的大楼气宇轩昂,巍 然屹立,被人们称为“金融中心”。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答:
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9000万以上。 C:国务院认为,现在我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是极为缺乏的,民众的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