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C: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有许多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又听说洛舍是移来此地的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节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 2008年第3期)
作者描绘的广东新会的景物有何特点?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笔下的“故乡”都很美,但作者对它们的感情倾向却不完全相同,请结合全文分别概括作者对洛舍、杭州和小兴安岭的情感倾向。
例:对新会,陌生茫然。
作者为什么会对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情有独钟?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不同时期对“故乡”内涵的理解。
【小题1】景物幽静优美、恬然闲适2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比喻/叠词、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有声有色的描写等,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2】对洛舍:情深意切,魂牵梦萦。对杭州:隔膜和猜疑,格格不入。对小兴安岭:凝神默想,无比亲切。(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这情有独钟是因为:北方的原野,融进了我的青春血汗,(2分)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2分)
【小题4】起初,作者理解的“故乡”是指一个单纯的地域(如祖籍)(2分);后来,作者发现,故乡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故乡”因情而生,只要作者“还会继续流浪”,就会处处无家处处家,她的故乡就如题目所说——故乡在远方)(2分);最后,作者认为,故乡是精神家园(只要有亲情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故乡,能够使自己焦虑浮躁的心灵安宁净化的地方就是故乡,能够使你怀着一份虔诚之心去思念去感激去怀想的地方就是故乡。)(2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作文
请以“生活告诉我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出你的见闻、经历或独到看法。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错别字每个扣1分。
答案不一,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这一联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夕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这一联的妙处。
▲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说明。
▲
(1)“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交代诗人的处境。(1分)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2分)
(2)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1分)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比,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2分)
(3)不矛盾。(1分)前事可悲,今复可笑。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1分)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其中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1分)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表现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寥与悲苦。(1分)
解析:
略
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
。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小题1】(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1分)。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1分);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1分)。”
【小题2】(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1分),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1分)。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1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请根据你的感悟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无
用“音乐”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答案示例: 音乐可以净化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或者:音乐可以使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得到净化。(3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进行“求同概括”,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并作适当阐释。
(1)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家朱光潜
(2)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幼年家境贫穷,父亲是修鞋匠,母亲是洗衣妇。安徒生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3)富裕病(offluenz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名词,由“富裕(offluenza))”和“流感”(influenza)两个单词合成,指的是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缺乏生活目标等“病症”。
论点: (不超过15个字)
阐释: (不超过40个字)
论点:①贫困有利于成才;②贫困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财富;③先吃苦,后成才;④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应包含贫困或吃苦与成才的关系)
阐释: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改变生存环境,自然产生不断进取,不断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最终成才。
解析:
无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 。 ,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略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