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柝(tuò) 晕(yùn)车 焚膏继晷(guǐ) B:校(jiào)正 间(jiān)隔 一蹴(cù)而就 C:刈(yì)除 口讷(nà) 杞(qǐ)人忧天 D:鸟瞰(kàn) 摞(luò)起 前倨(jū)后恭
Greece declared a national state of emergency on Saturday as scores of forest fires that have killed at least 46 people continued to burn out of control, leaving some villages trapped within walls of flames, cut off from firefighters.
Although most of the fires have been on the Peloponnesian Peninsula, some broke out on the outskirts of Athens on Saturday, forcing the evacuation of homes and closing a major road linking the capital to the main airport for several hours. The national fire brigade said that by evening it had brought those blazes under control, including one that came within about six miles of the city.
The country has been vulnerable to fire this summer because of drought and three consecutive heat waves that sent temperatures soaring over 100 degrees. More than 3,000 forest fires have destroyed thousands of acres of wooded areas since June; the earlier fires killed nine peoplE. The latest spate of fires on the peninsula started Friday. Strong, hot winds have spread the flames.
Firefighters expect the death toll to rise, because they have not yet been able to search some areas that had been overrun by flames.
Hardest hit by the fires were a dozen small villages t around the town of Zaharo in the western peninsula, where at least 12 people, including some who may have been trying to flee by car, were killeD. Scores of other residents, including elderly and disabled people, remained trapped in their homes, phoning in to local television and radio stations, crying for help.
Late Saturday, Mr. Karamanlis, Prime Minister of Greece appeared on national television and declared that he was mobilizing all of the country’s resources to control the firE. Mr. Karamanl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recent fires might have been purposely set. “So many fires sparked simultaneously in so many regions is no coincidence,” he said, “We will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s and punish those responsiblE.”
The overstretched national fire services are being helped by an estimated 6,000 soldiers mobilized for the operation.A.fleet of water-dumping aircraft was expected from France, Germany and Norway, after Greece appealed to the European Union for “urgent assistancE.”
51.The writer mainly wants to tell us that ______ in the passagE.
A. firefighters battles fearlessly in Greece to control the fire
B. constant fires in Greece have caused great life and wealth lose
C. Greece is facing great danger as forest fires continue to break out
D. Greek government is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recent forest fires
52.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Athens, capital of Greece was not threatened in the fire
B. Greek government did no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fire
C. many people had to leave their homes to avoid fire
D. all people endangered by the fire have already got immediate and proper help
5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not contribute to the recent forest fires in Greek?
A. Storm thunders in summer
B. Lack of rainfall
C. Extremely hot weather this summer
D. Hot and strong wind
54.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now the fire crisis in Greece has come to an end
B. assistance from EU members is expected to come to help Greece
C. firefighters in Greece so far can still manage the situation
D.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die in the fire is expected not to rise any more
55. Mr. Karamanlis believes the forest fires in Greece _______.
A. is a happening by chance B. is a natural disaster
C. might be caused by human on purpose D. is a punishment of nature
51. C 52. C 53. A 54. B 55. C
51. 主旨大意题。首段“Greece declared a national state of emergency on Saturday as scores of forest fires…..”是全文中心句,全文信息皆围绕这一事件展开,包括救援,伤亡等。
52. 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 “forcing the evacuation of homes”可知,很多家庭被迫迁移,选项C正确。第二段提到希腊首都雅典受到威胁,所以首都与重要机场之间的道路封闭了几小时,排除选项A;由倒数第二段第一句首相的话“he was mobilizing all of the country’s resources to control the fire”可知,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排除选项B;由第五段可知,而还有人电话求救,可知并不是所有人都得到及时救援,排除D。
53. 细节理解题。第三段提及了造成火灾的各种因素,没有提到雷暴的影响。
54. 细节理解题。希腊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而且需要更多外援,所以A错,national fire services已经处于overstretched的状态(最后一段),所以不能说他们can still manage the situation,C错;“Firefighters expect the death toll to rise, …...”(第四段)可知死亡人数还将增加,D错。
55. 细节理解题。由Mr. Karamanlis所说的那一段话的可知,他相信这是人为操纵的并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是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此外,“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是一个大国,“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了,还会有__帮助。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
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关、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1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
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6.对“荷兰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
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
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住自己的资源,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
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枯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型投资。
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
6.D
7.C
8.A
6.A、B两项是“荷兰病”的特例,并不是“荷兰病”的概念;C项错在:“荷兰病”是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危险性”。
7.A,受到政府在电价和种种税费优惠的只是“高能耗产业”,并不包括“煤炭生产、输出;”B“东部发达地区……将大部分资金投向……”错误,应该是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资金大部分用在了……产业;D“10%的GDP增长”不同于“DP增长的10%”
8.A项原文明确强调了“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单一”因此,煤炭资源省份的出路并不在于“停止输出”;B、D两项可从原文中“矿业活动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等,可以推断:C项可由原文最后一段的两点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水兮 水兮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⑤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
⑥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⑦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⑧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⑨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14.“水兮 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它为题目的妙处。(4分)
答: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答:
(2)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答:
16.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③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答:
17.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14(1)“水兮,水兮”形成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2)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
(3)“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
(4)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著、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得4分,分析合理即可)
15(1)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
(2)文人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像这样去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16 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
17 这些人物的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著追求。
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
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和套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
冰冻三尺,大雪漫到天在久久的冬寒中你走来,如一位不屈的热血战士,以坚毅的斗志抒写出一片天地。
鲁迅!
你如春风吹开了积雪已久的中国的积沉。一夜春风,你势必要吹散漫长的茫茫黑夜。
记得你如何以以笔为剑,将__刺破。你是中国的脊梁,顶立在泱泱大国之中,撑起了一片国人奋斗的天。
你可以将《祝福》中的祥林嫂刻得如此真实而又悲哀,不知是真知此的__将你逼迫还是你血液中流滚的奋力。我读到了阿Q的可笑,你以这种愚昧点醒了中国人,点醒了这个已在冬日中度过长久的华夏世界。
抗争。将真实的__述说,将长久的腐朽道来,在你文字下,我看到旧时的破败与萧然,看到了更多人为抗争的不懈努力,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坚毅与滚滚热血。
你,是雾中的灯,发光自己照亮了整个黑夜,将光深入了__的深渊……
春风,吹开积雪,吹走冰冻,吹散迷雾,吹来新绿,吹来复苏,吹来生机!你便是春风,将生命带给了每个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你弃医从文到后来孔已己,我看到你的坚持,你的正气,你的豪壮。忽如一夜之中你到来,誓要拯救万万同胞。你,是英雄,带来了久违的曙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如你拿起笔为枪挥出一片壮情,一片正义,踏上了抗争之路。
因你,华夏大地有了生机;因你,解放运动得以全面展开;因你,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的落败;因你,春风一夜吹开了漫漫长夜。
鲁迅。
我读你,读到了正义与情感,读到了热血与不息。短暂的生命中,你造就一个时代,一个只能属于你的时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
以笔为剑,以字为弹,你的突然到来,指引了革命,指引了人民,指引了正义!
鲁迅,你快步走来,将你我一起定格在你的光辉之下,我们沐浴在这无尽的春风之中,久久心存温暖。
忽如一夜春风来,革命之树万花开!
评点:春风:鲁迅及作品
主旨:这股春风可以指引革命,指引人民,指引正义。
取材:《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警醒了国人灵魂;弃医从文铸笔为枪的壮举激起了不屈的抗争;“我”辈化敬仰为“正义与情感”“热血与不息”的感悟。
总评:本文叙例分层,层层相承,有振聋发聩之妙!
忽如一夜春风来
用春风化解苦难,苦难将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题记
“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是__勉励灾区孩子的话语。当温爷爷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字时,我看见—他的眼中噙着泪水。
多难兴邦!我中华民族是世上最坚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浩浩历史,书写着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民族精神,书写着我泱泱中华的风范!盘古开天辟地,秦皇四海统一,贞观太平盛世,康乾傲立东方!
然而,当我们固步自封的时候,西方正经历着一场跨时代的大变革。西方的工业文明敲碎了帝国的美梦。割地、丧权、辱国!灾难的民族像一艘破旧的老船,搁浅在岸边……
好不容易建立了新中国,“__”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苦难。这时候,出现了一位跨时代的伟人,让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华夏大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老人破除迷信,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高瞻远瞩,毅然决定改革开放!让春风吹醒苦闷的中华儿女……
真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三十年的光阴眨眼而过。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世界惊叹一个崛起的中华。
且不说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且不说中国国际地位的蒸蒸日上,单看咱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是献给“改革春风”的最好礼物。
巨肩开三峡,铁臂托五岳,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北国冰雕成韵,南疆泼水为花。黄土黄,那是炎黄子孙自信的脸庞;清水清,那是华夏儿女包容万物的心房。
忽如一夜春风来,四海之内笑颜开!
在2009年的新年致辞中,____对我们说:“2008年的中国是不平凡的!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抗震精神,奥运精神和航天精神的洗礼……党和政府一定会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春风30年,飞阁流丹不一般!捷报频传,神七升空,两岸三通!祖国繁荣统一指日可待!于是,我们看见:
即便是在最伤痛的地震灾区——都江堰畔也有春风的未来。恩泽长流的堤岸,演绎一派丰收的盛景,春花秋月的微笑,陶醉稻菽饱满的心声;永远守望的太阳,光耀袅袅炊烟中殷红的背景,让一种无坚不摧的穿透力丰满成都平原的骨骼和华夏五千年的熵情……
评点:春风:改革开放
主旨:这股春风可以化解苦难,复兴民族,强盛国家。
取材:封建史、改革史、现代史,当代史,皇皇五千年,堂堂三十载,一部中华民族的变革发展史。
总评:语远道近,评古论今,顺史而下,严谨精辟。
忽如一夜春风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我拒绝接受人类的末日”,一位诺贝尔尔文学奖得主如是说。
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时,我想告诉物理学家们:“不用惊喜,你们精确的计算只能代表一种物质上的存在。而人类的末日,真正在于灵魂的枯竭,即精神的衰亡。”
因此,当我在异地书店里看到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销售告罄,马克思的《资本论》总无法买到齐全的三卷本,柏拉图的《理想国》登上畅销书榜时,时代在欣喜地告知我们:严肃文学正在复苏。
忽如一夜春风来。
早年,当我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时,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触碰到了严肃文学的心脏。那并不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此后一段日子,我总觉得头壳欲裂,身体如中了盅一般难受。仿佛堕入了黑洞,我总羞愧于自身的浅薄与精神的虚空。林语堂仿佛已不是“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里面的温文书生,而是先知摩西,以令人畏惧的高度,让人因自身的鄙薄而绝望。但我却对这种感觉十分迷恋。
我衷情于严肃文学,无论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抑或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都给我以启迪与鞭挞。恍若生命历尽铅华,倾尽腌臜,以一种透彻的纯白笑对沧海桑田。
这种感觉,忽如一夜春风来。
所以,当我看到,听到有众多的人,和我一样甘心情愿地稽首,让生命在磨砺中厚重时,我如此愉悦而会意。正如斯蒂芬?金所言:“这是一次神奇的魔术,如喝水一般毫无代价。”而我们,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慷慨是多于自己所有的给予,自尊是低于自己所需的接受。”而我希望,我们在米兰?昆德拉的颠覆与奥尔罕?帕慕克的传承中见证他们灵魂才赋的慷慨,自尊地将严肃文学作为一种行走思索的状态。然后,也许我能有幸,成为一位严肃文学的信徒。
飞鸟会带走盛世的梵音与喧嚣之后的混杂气味,在宇宙洪荒的永恒时间轴上,灵魂的呓语次第歌唱,没有四季的分野和历史的界碑,我们站在严肃文学苏醒的草原上,目之所及之美与温暖迎面而来。
那感觉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评点: 春风:严肃文学
主旨:这股春风可以拒绝灵魂的枯竭、精神的衰亡、人类的末日。
取材:《资本论》《生活的艺术》《老人与海》等传统经典,牛气透纸;一位文学奖得主、纪伯伦、斯蒂芬?金等人的经典材料,醍醐灌顶。
总评:本文用例准确娴熟,给人“百炼钢化绕指柔”之享受。但选例上厚外薄中,不甚协调。
忽如一夜春风来
雪大片大片地洒下,我看到缩在墙角的那一枝梅花,孤独,彷徨,正如我一样。它也在等待着春风吗?
在这寒冷的冬季,我如同一个遗失的小孩,兜兜转转,而不知该走向何方。是啊!太多太多的失败与艰难,太多太多的泪水与汗水,却依旧没让我看到春天的希望,感受到春风的和畅……
我无助地晃荡在路上,如一叶偏舟在惊涛骇浪里摇荡。
突然,鼻子里嗅到了一丝香味,清新淡雅,让人忍不住想去进一步探索。我寻着香味走去,愕然——竟是上次那株小小的梅花。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不卑不亢,宛如一遗世独立的仙子,却依旧散着迷人的馨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又是一阵寒风,我缩了缩脖子,拉紧了身上的围巾。梅花打了个颤,却仍然挺直了腰杆,像一个圣斗士般和寒风进行搏斗,它身上的香味经过洗礼愈加沁人肺腑。
看到那不卑不亢的身影,我的心仿佛重锤敲过,震撼无比:那样一副瘦弱的娇躯需要多大的勇力来抵抗寒风的侵袭啊!
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敬佩与感动。寒风继续刮着,我看到它在风中颤抖,好几次想帮助它,却停住了,我知道风是磨砺梅花的利器,让梅能愈加芬芳。
我的心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就是梅,看似弱小却敢于和寒风对抗,我的心如春风拂过,温暖,荡漾着一股坚强的信念。
梅,是有傲骨的,就如同司马迁,没有前半生非人的折磨,就不会有流芳百世的《史记》;也如屈原,没有君王的质疑,就不会有响彻千古的《离骚》;亦如关汉卿,没有__的洗礼就不会发人深省的《窦娥冤》……
同样,没有寒风的刺骨,也不会有梅花的傲骨与寒香!
梅啊!是你在我心中烙下了一个坚强的身影,让我的心变得努力,上进,无畏,在挫折面前昂首前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我的心中已开起了片片的梅花!
评点:
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小作者从墙角的“那一枝梅花”身上看到了“傲骨的寒香”,感受到了“不卑不亢”和“坚强”的精神,以小见大,并联想到司马迁、屈原、关汉卿,以“春水”为线,自然串联成佳文一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
随着你的脚印,我找到了这片土地。
踏入地坛,这片寂静的林子,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没有人群的驻足留恋,少了那些纷纷扰扰的情感纠缠,多了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沉淀,我仿佛能够看见你坐在轮椅上渺小的背影,我渐渐重温你的心情。
已入秋了,走进地坛后感觉异常寒冷。我四周张望,希望能够寻见你的踪迹。你说过,这片林子荒芜但却不衰败。我努力地寻找生命,寻找生灵的活力,但为什么我的眼中却只有那枯黄的落叶,灰沉的天空,干枯的树林呢?你所说的生命到底在哪儿呢?难道小生灵也能区分人类,连他也躲藏着,不愿看见人生的失败者?我是一个失败者,落寞而孤单。
我仿佛更能体会你独自摇着轮椅,来到这片林子中的感受了。没有繁花似锦,没有鸟群争鸣,没有草木茂盛,仅留下的是春天和夏天繁华后的残迹,荒芜的景象让人压抑。
突然,一阵风吹来,很轻很静,但我却清楚地听见了,听见她晃动着干枯的枝干,听见她将叶了吹起又放落,听见她温柔的呼唤与抚摸。这时,内心忽然涌现出一阵暖流,一种安慰的感动。
史铁生,当年如此绝望的你也一定听见了这阵风吧!不然你怎会看到落叶覆盖下的土壤正孕育着新绿,不然你怎会看到虫子在树干下的新的生命?
这阵风,这阵沁人心脾的风,她吹走了一个失落者的悲伤,吹散了一个失败者的孤独,却吹来了一片生机和生命。
史铁生,我正站在这片林子里,如同当年的你一样,寻找着生活的希望和生命的勇气,你是一个勇者,你让另一具失败者在这里找寻到了那阵风,那阵温暖的风,那阵春风将一个失败者敲醒!
忽如一夜春风来,她洗净了我的心灵,她净化着我的灵魂。忽如一夜春风来,她还沐浴在风里的身心变得格外清新。忽如一夜春风来,她让我感受到新的生命与活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我躺在林子里,静静地闭上眼,沉醉了。(文南充十中高09级一班左佳欣)
评点:
文章从语文课本中取材,巧妙地设置出一个场景,而后置身其中,于讴歌史铁生勇毅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鼓舞,的确称得上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佳构。
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这是我读《名人传》时心中最大的感受。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作者伟大的创作,一部伟大的译作即是译者伟大的再创作。这是我一贯的认识。读《名人传》时,我仿佛觉得傅雷与罗曼?罗兰的笔墨已经在精神上融为一体了,书中的文字不仅浸润着罗曼?罗兰的爱恨,同时也浸润着用方正的中国字述说的傅雷的爱恨。两位理想主义作家的爱恨共同构成了这部不朽的巨著。
“人生是艰苦的,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他们在开篇时即这样说到。我们不能选择人生,如果面对苦难的人生我们该当何如?两位伟大的作家在《名人传》中同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跟着他们走吧,跟着那些散落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吧。让我们打破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有多少人因不能战胜苦难而最终被苦难征服,有多少人因不愿直面惨淡的人生而被惨淡的人生奴役。但真正的强者不能如此。真正的强者是敢于直面痛苦,将痛苦最终踩在脚下的人。
当你觉得彷徨无助濒临绝望的时候就翻开《名人传》吧,让一夜春风吹进你的肺腑,给你以慰藉和力量。
在这股春风中你能听到傅雷在译序中的豪言壮语:“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克服罗曼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拯救一个萎靡自私的民族。”你能看到贝多芬在琴键与命运之门上同时叩响的手指,你可以历见罗曼?罗兰为你描述的米开朗基罗圣徒般“神圣而苦痛的历程”,你也可以看见托尔斯泰在那座小车站最后的孤独与坦然。这一切,这一切英雄的历程无疑都是对那些受难者与奋斗者的号召:“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是显得伟大。”
我们周遭的环境充斥着太多的弊俗、狭隘,腥秽污浊,但只要翻开《名人传》,在昏沉蒙昧的黑夜中感受英雄们的气息,如一缕春风吹过心扉,吹散我们心中的恐惧与绝望。
“我纪念那一代,连同他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傅雷与罗曼?罗兰这样说到。在那缕清风中,他们与我们都能感受到在深夜的群星里,英雄的眼睛正希冀满怀地注视着我们。
评点:
文章应求实、求新,新在立意,新在结构,新在选材。本文选择对《名人传》的感悟,为写作素材,做到了素材的陌生化,使人耳目一新。如果能在文章中加入一点傅雷与罗曼罗兰的生平事迹,写他们怎样坚强面对生活,既写“是什么”,又写“怎么样”,文章层次会更多样,显得不平板。
忽如一夜春风来
我曾经苦苦寻觅,春风,你在哪里?
(一)
你是一支带响的飞箭/落在林肯坐像前/我有一个梦想/催开了1963年平等的春天
你有着一身黝黑的皮肤,但你身体里却流淌着火热、赤色的血液。当你看到黑人同胞因为在公共汽车上坐到“白人专座”而被打骂时,当你看到黑人小孩因不能与白人孩子一同入学而痛哭时,当你看到几乎所有商店都拒绝黑人购物时,你愤怒了!
从游行到拒绝乘坐公车,你成为了黑人领袖,自由、平等的“守护神”。不能忘却你那激情满怀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黑人和白人一样拥有一样的权利,可以乘坐同一辆公车,坐同样的座位,上同样的学校……
马丁路德金,是你为黑人赢得了平等,正如一夜的春风将那个平等的春天催生。民主、平等的“梨花”霎时开满美利坚。
(二)
思想者的原型/不是别人,就是你/那轻轻举起的手臂/握住的是生命的张力/
你一次次地尝试着进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但被一次次地拒绝。甚至被断言:毫无艺术才能。但你没有放弃,手中的顽石在你精心的雕刻下成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是面容憔悴的妓女,让人感受到的始终是来自心灵的震憾!那力与美的结合体—思想者,不正是你的写照吗?罗丹—漠视世俗的光辉,还原于艺术本身。你就是艺术界的春风,给萎靡的创作界以新生,催开了艺术天空里绚烂的梨花!
(三)
你是一只雪鸟飞向太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那你将失去双翅
你优美的诗篇总让人陶醉,你对未来的希望总令人振奋,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你溢出的才华。
雪莱,你就如吹进诗歌世界的春风,告诉世人冰雪融释后那个温暖的春天,催开了诗歌洁白的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在诗的字里行间,来到思想者和奋斗者的探索里,它吹开的是春的芳妍。我静倚窗前,等待着明天……
评点:
小作者采取序号式平列结构,以春风作喻,写黑人斗士马丁路德金、雕塑大师罗丹、诗人雪莱的突出贡献,不仅省去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而且把三个材料巧妙地纳入同一主题,故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驾一叶小舟,游于唐时明月宋时关,虽时值严冬,却如沐春风,嗅得万山遍是花开的芬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仿佛脚踏木屐,小扣柴扉的人是我,寻春而来,见蜂蝶阵阵,不由心驰神往,只可惜主人并未开门,叹惜错过这一片姹紫嫣红,抬头不经意间,一枝红杏立于墙头,春意正浓,仿佛眼前一树绚烂的红色,犹如喧闹的姑娘,带来浓稠的甜蜜,春风徐徐,倍感惬意。
墨香飘飘,那黑色的字迹仿若一夜春风拂开的红杏,字字芬芳,满书春意盎然。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骑马踏青,见路边树影婆娑,动静一如。纤细的长条缀满点点绿意,春风一过,叶叶舒展,婀娜多姿,令人沉醉。试问如若没有巧手的春风,怎得柳树妩媚动人?试问如若没有性灵的春风,怎得万里江山生机勃勃。但愿长醉风中。
字字珠玑,那跳动的字迹化作一夜春风,剪裁出片片翠羽,迎风起舞。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树万树压枝低。
步行江畔,惊鸿一瞥,但见园中百花齐放,流连戏蝶,蹁蹁起舞,自在娇莺,时时啼唱。这小小的园子汇集整个春天,仿佛世外仙境。花园锦簇,压弯了枝干,那沉甸甸的生命是因为了动人的甜蜜。没有色彩可以描摹这番胜状,没有画纸可以承担春天的重量。春风,吹开贮蓄一冬的生命,点燃生命的力量。
句句千金,那游走的字迹吹来一夜春风化开院中百花,开出热闹的生命。
窗外寒意正浓,我却依然身处春季,因这些经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引我游于浓浓暖意。我访过墙头红杏,采过路旁柳叶,嗅过黄四娘园中百花……而我那小小陋室,因这首首佳作,翻腾的并非瑟瑟寒意,却是清风徐徐,那泛白的墙头,仿若生不明不白朵朵花蕾,愿我一觉醒来,真见被一夜春风吹开的万树梨花。
窗外,似乎枝头红杏正闹春意。
心中默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文“忽如一夜春风来”,最具有弹性的词语在于“春风”,这个词语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透,在行文时肯定会走弯路甚或走向命题者所指路径的反面。“春风”按《现代汉语词典》1、春天的风;2、比喻恩惠;3、比喻和悦的神色。
“春风”这个弹性词语的内涵更多的在于“温暖”、“热度”、“恩惠”等。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正确的理解是“春风”一种“暖意和“温暖”的到来,这些东西的到来像和风抚面,悄无声息。在行文过程中,只能出现春风的比喻义,因为在“春风”前面已有限定的词“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犯这种错误。这种命题方式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有创新,它借鉴了北京07年高考的作文试题命制方式,通过截取诗句的方式进行,北京07年高考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本次成都“一诊”考试的作文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其一,顺向思维。比如在行文时可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形式,面对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中国政府显示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形象,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迅速出台经济政策,不仅给本国的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也给世界共同抵抗经济的寒流树立了榜样,这种贡献,恰似一股暖流吹拂神州大地,吹遍四洋七洲,昭彰了一个大国的形象。也可以这样思考,在什么人的帮助、鼓励、鞭策、教育(春风的比喻义)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二,反向思维。一般的思维都在“春风”上做文章,但完全可以考虑,“忽如一夜春风来”整个话语体系中只充当一个状语,它后面有许多潜台词,考生可以顺着这个名句追问:“梨花为何而开”?原来是春风吹拂的结果,你在作文时可以表达在恰似春风吹拂后的结果是什么?比如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其三,顺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结合。顺着思考“春风”是什么?它吹来了,又带来什么?反向思考“春风”来了,将会是怎样的样子?我们怎样去应对?在正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本文,最好着眼点要高,不要过多的在自我上下功夫,而是要把思考点放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文章才会有大气感。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你的伙伴纷纷评论相对论,你认为下列评价不准确的是 ( )
A: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论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本质上修正了狭隘经验论 D:彻底推翻了牛顿力学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养 闻过饰非 兵荒马乱 风马牛不相及
B.斡旋 丰功伟绩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C.睿智 挺而走险 湮没无闻 吉人自有天相
D. 惊蛰 喧宾夺主 强驽之末 不费吹灰之力
B
A文过饰非。C铤而走险。D强弩之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 。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俞诗中 。
(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题。
秋天·秋天 张晓风
(1)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
(共七页 第4页)
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
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里,那簌簌的落叶,像载着梦的船,航行在一粒粒幽幽的祝福里。
(2)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秋天的暮色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凄清。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
(3)小舅舅曾带着我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4)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学校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构成了柳州高大雄伟的美丽。
(5)秋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显得更高了。
(6)“媛媛,”我怀着十分的敬畏问我的同伴。“你说教我们美术的龚老师能不能画下这个山?”
(7)“能,他能。”
(8)“当然能,当然,”她热切在喊着,“可惜他最近打篮球把手摔坏了,要不然,全柳州、全世界他都能画呢。”
(9)沉默了好一会。
(10)“是真的吗?”
(11)“真的,当然真的。”
(12)我望着她,然后又望着那座山,那神圣深沉的美丽秋山。
(13)“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说,“他不能画,一定不能。”
(14)那天的辩论会后来怎样结束,我已不记得了。而那个叫媛媛的女孩和我已经阔别了十几年。如果我能重见到,我仍会那样坚持的。
(15)没有人能画那样的山,没有人能。
(16)媛媛,你呢?你现在承认了吗?前年我碰到一个叫媛媛的女孩子,就急急地问她,她却笑着说已经记不得住过柳州没有了。那么,她不会是你了。没有人能忘记柳州的,没有人能忘记那暮色中微带金色的山峦,那夺人心魄的苍郁。
(17)又有谁能替你回答呢?佛说:“心里有了,手里就有。”心手真的能如一吗?
(18)而日子被西风吹尽,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象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了。
(19)秋季旅行,相片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还记得那次台北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20)“你最喜欢哪一季呢?”我问芷。
(21)“秋天。”她简单地回答,眼睛里凝聚了所有美丽的秋光。
(22)我忽然欢欣起来。
(23)“我也是,啊,我们都是。”
(24)她说了许多秋天的故事给我听,那些山野和乡村里的故事。她又向我形容那个她常在它旁边睡觉的小池塘,以及林间说不完的果实。
(25)“有时候,我向高山上走去,一个人,慢慢地翻越过许多山岭。”你说,“忽然,我停住了,发现四壁都是山!都是雄伟的、插天的青色!我吃惊地站着,啊,怎么会那样美!”
(26)我望着你,芷,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分别这样多年了,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那些高高的山!不属于地平线上的梦。
(注: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在南京度过童年,1949年抵台北,台湾著名散文家。本文有删改。)
18.在作者眼中,南京的秋色美和柳州的秋色美各具有哪些特点?(6分)
答:①南京的秋色美具有 。
②柳州的秋色美具有 。
19.第(13)自然段中写道“‘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说,‘他不能画,一定不能。’”作者为什么认为龚老师不能画出那样的山?(4分)
答:
。
20.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请你谈谈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中的“梦”包含了哪些内容?(4分)
答:
。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南京和柳州秋天美丽的景色,寄寓了作者对故土真挚的情感。
B.作者爱秋天,只是她爱得非常孤独,但她毫不介意,并不需要他人的理解,独自享受着这种审美情怀。
C.辛稼轩词的意境与古老南京城的秋色非常协调,读稼轩词使作者有了如遇故人般的感动。
D.媛媛永远不会懂得作者对秋天山色的理解和对秋天山色的那种独特感受。
E.作者在文末写道“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是因为一方面她遇见了芷,另方面“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
【小题1】①南京的秋色美具有神秘、凄清、沉郁悲凉的特点。(3个点,每个要点1分,共3分)②柳州的秋色美具有高大雄伟、神圣深沉、苍郁的特点。(3个点,每个要点1分,共3分)
【小题2】因为真正的美是难以描摹的。(或“因为心手难以如一,所以画不出来。”意合即可。4分)
【小题3】包含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深深的回想和眷念,以及对故乡美好的祝福。(共2个得分点:
“回想眷念”和“祝福”,1点2分,意合即可。)
【小题4】B和D
【小题4】B.“不需要他人的理解”属无中生有。D.文中并没有说媛媛永远不会懂,缺乏这方面的信息。B和D各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