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中国__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共进一步成熟,表现在

A.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依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史实的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时间信息的提取。中共开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之后。中共根据国情提出的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因此A、B、C三项都是由于时间上的不符不合题意的要求。

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

撞响66声。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 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 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与调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而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极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社地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者也超过了400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青藏铁路开通  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


解析:

青藏铁路开通  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角jiǎo 角尺 角楼 角色 角落 B.校jiào 校对 校改 校勘 校刊

C.教jiào 教学 教本 教规 教化 D.节jié 节骨眼 节拍 节操 节余

D


解析:

(A项“角色”中的“角”读jué; B项“校刊”中的“校”读xiào;D项“节骨眼”中的“节”读jiē.)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3)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下列每组中的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去年我差点考上北大。

  ②去年我差点没考上北大。

B.①中国足球队差点输了。

  ②中国足球队差点没输。

C.①小张差点买了那张假画。

  ②小张差点没买了那张假画。

D.①雨天路滑,好几个人差点摔倒。

  ②雨天路滑,好几个人差点没摔倒。

选A。


解析:

(“差点”后头如果是不希望发生的事,“差点”和“差点没”意思一样,都表示“没发生”。“差点”后头如果是希望发生的,“差点”后头肯定形式表否定的意思,否定形式表肯定的意思。即“差点实现”是没实现,“差点没实现”是实现了。A项是希望发生的事,①②表达的意思不同。B、C、D三项都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故选A。)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下面的问题(7分)

材料一:国庆阅兵大展国威军威,激励优秀青年立志参军报效国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铅山县大学生报名参军创历史新高,截止昨日,已有140余名大学生到兵役登记站报名应征,投笔从戎到军营大熔炉去锤炼成才。(《上饶晚报》10月21日)

材料二: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0月22日电(记者顾烨)22岁的莫根茂和500多名大学生在南京大学现场咨询报名参军,他对记者说,“看了国庆阅兵后我特想参军,现在了解到国家对大学生入伍还有多项优惠,所以我一听到这里现场征兵,就第一个报了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2)请你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5分)

(1)(1)国庆阅兵引发高校学子(大学生)参军潮(热)(2分)

(2)略(5分)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5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闯人家里祝寿时候的慢头。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匹克威克外传》着力抨击的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鞭挞的是法官、律师、官吏,揭露的是监狱的__,竞选中的倾压等等。

B.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面色苍白,腮肉松驰地垂下来,眼眶略微下陷,眸子闪闪地放着光彩,时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

C.《汉书●艺文志》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

D.__在第十四次APEC会议上说,唯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维护卫生安全。

D   


解析:

动态考查同音异形和同音形似字的识别。A项:压—轧;B佝—伛;驰—弛;C篡—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电影《爱玛》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解析:

作文[解读]

  关键词:“理解”(沟通)或“了解”  联想或感悟:人和人的理解多么难啊!

  许多嘲笑(不理解)源于人们的无知,如果你因为无知者嘲笑而放弃某些打算改变自己那就太悲哀了;快乐没有世界通用的标准,己以为乐,人未必以为乐,己不以为乐,人或许以为乐;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不要太在意别人是否理解你的快乐,但你作为社会的人,你的快乐不要妨害别人的快乐,你应该多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尽管你不苛求别人一定理解你的快乐。什么叫“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眼睛”感知的是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智力”是靠冰冷的理性在判断事物,唯有“心”是真诚的有生命有情感的沟通的桥梁,有一句广告词就是“沟通从心开始”。多点理解就多点快乐,多点理解就多些和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