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82ba703856a79fe.jpg]
[a84b4523ff61ecef.jpg]
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目前,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据统计,去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额达9500多亿港元;时下有80%的香港公司在内地有投资,金额超过内地吸引外资总数的60%;此外,内地在香港的投资额也超过了400亿美元。由于香港与内地经济在结构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可以断言,“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达到密切相融的程度 B: 香港在内地有大量投资 C: 香港在内地的投资额在内地引进资总额占相当高的比例 D: 预计将来香港与内地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的前景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物证检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对工具痕迹、弹头、弹壳上痕迹的检验非常有用,对毛发、射击残留物和其他微细物证也极为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不仅能以极高的倍数提供物证的形态和表面结构特点的放大图像,而且由于有很好的景深,还能提供清晰的三维图像。这些优点都是一般光学显微镜所不及的。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分析仪联用还能对检材进行定性分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物证检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B:扫描电子显微镜优于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C:扫描电子显微镜有很大适于物证检验的优点 D: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物证检验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仪器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
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既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2010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①,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②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__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③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迁尉:官名,掌刑狱。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 拜访
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 平坦
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 责备
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 察看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为贶讼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因乞骸骨归,未许 不如因而厚遇之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
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
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
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
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
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
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1】[A项:诣,到……去。]
【小题2】[C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D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
【小题3】[“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
【小题4】[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曾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而无声谢幕后,创办人称将引入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办,网友们认为这不是“梦”,而是倚马可待。 B:看清明时节,烟雨迷茫,翠柳招摇,杏花掩映,何需青箬笠,何需绿蓑衣,我们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这份优雅和闲暇吧。 C:为探询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战略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D:2月28日,中国外长__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
B.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的原则和方法
D.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②秦强而赵弱
B.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光辉形象。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
C.司马光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D.如果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是外困,那么“将相和”则是缘于内忧了。相如由于“口舌为劳”“位居廉颇之右”时,作为战功卓著的一代良将廉颇大为不满,扬言“见相如。必辱之”。
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小题1】[d28dcb6d4f1fde5a.jpg]
【小题2】[098ef6c0a3cac397.jpg]
【小题3】[27b2832088c16f63.jpg]
【小题4】[f3b8785f2774f51e.jpg]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 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左公处 微:悄悄
B.及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小题1】(3分)D. [文言实词]造:到……去
【小题1】(3分)B. [文言虚词]B.都是表修饰。(A.音节助词/补语的标志;C.①用/认为; D.所字结构/处所)
【小题1】(3分)A. [筛选归纳]A.①爱才;②得才后的惊奇;④⑤刚毅;③⑥是说史可法。
【小题1】(3分)B. [分析概括]“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说法不妥
【小题1】(10分)
(1)断句(4分)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说明:每错2处扣1分,多段漏段错段都算错。“谓狱中语”后不断亦可)
(2)翻译(6分)
①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碌碌”、“惟”各1分,句意1分)
②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伺”1分,“虽”1分。句意1分)
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
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答:
【小题1】 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2分)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斥、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2分)
【小题2】 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其它说法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答对一点给2分)
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修葺自负赢亏河清海晕言必信,行必果 B:渗漉一如继往攻城略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扫瞄偃仰啸歌万籁俱寂风马牛不相及 D:山麓要言不烦无以名状吃一堑长一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