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__的悲愤。 C: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出、思、旱、蝶"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汉字,对其字形与意蕴进行联想与妙解。(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守:将尺寸之地,收藏于心房之间。

幽:山深邃了,树静谧了,路曲折了.

(说明:此题系根据湖北省2011年高考大纲语文学科《补充说明》新增补的“题型示例”中的拆拼汉字内容而创设。此题重在考查炼意,对汉字意义的解释,取决于对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对应联想与妙解。要求语言简洁,言之有理,每字妙解2分,共4分)

    示例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思: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旱:烈日当空照,遍地水分干。

蝶:由虫而来,飞于世间,落在草木之上。


解析:

(分)科学家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生产出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效果更好的鼠一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下图表示形成鼠一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____________,并可大量制备。

(2)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在诱导融合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还常用________诱导融合。

(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改造鼠源杂交瘤抗体,生产鼠一人嵌合体,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

(1)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  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

   (2)灭活的病毒

   (3)浆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4)蛋白质

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

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励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a9fb007b6291c9e6.jpg]


解析:

如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用菌悬液进行涂布培养,计数菌落以调查某微生物样品的菌体密度 D: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测量某样品酵母菌培养液活菌密度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①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 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C: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多年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点。 D:这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物品和书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⑴.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⑵.“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⑴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⑵“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dì zàng 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怨恨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清兵卫什么心态?

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文中可以看出,清兵卫的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其父亲砸葫芦时,假如你在场,请对他的父亲说几句话。

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1】神态描写(或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失去心爱的葫芦时的痛苦和无奈。

【小题2】不尊重孩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小题3】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4】表明清兵卫执着的精神,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追求个性发展的曲折艰难,暗示了清兵卫的葫芦悲剧现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深化了主题。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