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略
解析:
略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沿 袭 古 题 唱 和 重 复 于 文 或 有 短 长 于 义 咸 为 赘 剩 尚 不 如 寓 意 古 题刺 美 见 事 犹 有 诗 人 引 古 以 讽 之 义 焉
简答题。
(1)文中“风雅”代指什么?写出乐天一首乐府诗的名称。
(2)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歌行诗的特点。
【小题1】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小题2】(1)“风雅”代指《诗经》。《琵琶行》或《卖炭翁》。(2分,一处1分)
(2)就诗歌的内容拟题,不沿袭古题。(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南京,六朝古都。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1】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留下的只是台城的荒凉破败,(1分)而台城柳却依旧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1分)以它的终古如斯的繁荣茂盛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1分)(关键词:六朝、繁华远逝、柳、繁茂、对比反衬。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小题2】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rú lái 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68b65e6cf70d4eba.jpg](3分,关键词:晚唐、怀古伤今、六朝、盛衰。)
解析:
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爱而好书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 ①及列侯悉就国 ②金就砺则利
D. ①言诸侯或连数郡 ②或百步而后止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而固当改正朔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①又以谪去 ②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 ①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② 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岁余,贾生征见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做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秦朝的法度,出台了一些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改变了秦朝的一些旧法。
D.贾谊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后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但其意见最终未被文帝采纳。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②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①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②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解析:
略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
B.她望着窗外,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场雨可以下多久呢?
C.原计划今天去游览长城,但听昨天回来的人说,游客太多,所以,也没有去。
D.他很后悔,不该和与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D
解析:
A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该产生的结果没有产生,而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属于转折关系,这里结果属于必然的逻辑关系;B 对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C“也”应为“就”。
《论语》和《孟子》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四句相对应的成语是 ( )
A:箪食瓢饮 祸起萧墙 引领而望 自暴自弃 B:废寝忘食 祸起萧墙 杀人如狂 自暴自弃 C:箪食瓢饮 萧墙之祸 杀人如狂 自暴自弃 D:废寝忘食 萧墙之祸 引领而望 自暴自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恰当的一组是 ①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________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②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______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③ 它们________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 ④ 李白的诗歌一向喜欢选用夸张的艺术手法,“________”一句,他就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写山势的盘旋曲折和高危。
A:阐释 轻易 仰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阐释 随便 依仗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解释 随便 仰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解释 轻易 依仗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 ,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 ,催生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 的叛乱呢? ④李登辉、__等__分子的歇斯底里,让人想起 不清的癫狂病人,他们必将被台湾人民唾弃。
A:指摘 交织 不耻 神志 B:指摘 交融 不齿 神志 C:指责 交织 不齿 神智 D:指责 交融 不耻 神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具体阐述。
【小题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小题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C.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庶几:差不多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C. 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
D. 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归:安身之处
【小题2】指示代词,那;A 才/竟然;C 但是/正确 D 来,表目的/而且,表并列
【小题3】去掉“ 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
参考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业,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早上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去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自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米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
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所以他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
我已经被谪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来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想望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