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 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合通式Cm(H2O)n的一定是糖 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青霉素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20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 D: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煤油和汽油都属于油类,具有相同的组成 B:油脂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D:人体内的脂肪并没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3.9g镁铝合金恰好完全溶解于120mL4mol/L的盐酸中,再加入60mL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10.7g,则加入盐酸时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 )
A:0.17 B:0.18 C:0.20 D:0.21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云
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愿陛下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2)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3)听臣微志,死当结草
解析:
无
22.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葡萄糖→六元醇 B:丙醛→1-丙醇 C:正丙醇→正丙醛 D:植物油→硬化油
对于药品的使用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TC表示处方药,R表示非处方药 B:使用青霉素时,直接静脉注射可以不用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C: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 D:麻黄碱是止咳平喘的天然药物,故运动员可放心大量使用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浣 花 溪 记 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
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
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日、饮、溢”后断对各1分)。
解析:
略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连环、像玉玦、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到洲上)。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