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__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__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B: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故宫,小张站在大门口,高声地呼朋引类,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每到一个大殿,他总是最先升堂入室,将皇家宫殿看了个遍。最令人佩服的是,他能把导游讲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侃侃而谈过去的历史掌故。

A:呼朋引类 B:升堂入室 C:滚瓜烂熟 D:侃侃而谈

Informa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more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will be ________into universities.

A. admitted B. accepted C. permitted D. allowed

A


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2分)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3分)示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二: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解析:

本题既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又考查了扩展语段的能力。其中的扩展语段是在压缩语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看法”不是随意的,它的根本在于上述材料所隐含的中心: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但是也不能只凭兴趣爱好阅读,应加强对经典的阅读。中心是辩证的,不能有偏颇。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注],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日:“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日:“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日:“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日:“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日:“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竞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日:“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 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B.复何忧哉 何其不直

C.悉以授民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

D.黑子请计于允曰 遂绝于允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 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译文: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译文:

【小题1】.C.首:主动坦白

【小题2】C.均为介词,把  A项前为动词,给,后为介词,跟、同。B项前为代词  前置宾语,什么,后为副词,多么。D项前为介词,向,后为介词,同

【小题3】D.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

          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

【小题4】C(“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

【小题5】

(1)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 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2)①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

②从前太祖假如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解析:

【小题1】首:主动坦白

【小题2】C.均为介词,把  A项前为动词,给,后为介词,跟、同。B项前为代词  前置宾语,什么,后为副词,多么。D项前为介词,向,后为介词,同

【小题3】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

          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

【小题4】(“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

【小题5】

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治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非凡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假如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假如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己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假如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堂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采推论,用今人的事实来证实,必定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1)“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

(2)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解析:

(1)言之成理即可,3分。

(2)意象1分,分析1分,心境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__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要求:①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1 

柔柔的风,甜甜的雨 

郭朝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淡淡的春意开始在大街小巷悄然流淌起来,随心所欲地涂抹着第一抹新绿的时候,春天的第一场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人间。淅淅沥沥的,犹如断线的珍珠,牵动着我的心弦。 

霏霏细雨,丝丝缕缕。独自漫步于河边的小径,风儿拂面而来,夹杂着调皮的雨点,吹散了我愁乱的思绪。我就像出笼的鸟儿,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那母亲般的温柔与呵护。我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微微湿润的泥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 

春雨的洗礼,让河畔不知名的野花竟也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__力,犹如少女的娇羞,超凡脱俗,恐怕连那花中之王牡丹也要逊色三分。 

微风拂面,河边的杨柳吟出了丝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的飞絮,漫天飞舞的柳絮,被调皮的雨点儿绕在脖子上,飘落在水面上,尽情地嬉戏着…… 

鱼儿也不再寂寞,你追我赶,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折下一枝柳条,逗逗那快活的鱼儿,鱼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干扰吓坏了,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扑通”一声跳起又迅速地落入水中,把一块明镜打得支离破碎。 

我想起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一句话:“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的确,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 

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它呢?在整日为事业拼搏、为生活奔波的忙碌之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多亲近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 

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予我们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我仿佛看到绚丽的彩虹在向我招手。站在柔柔风中,任凭那甜甜的雨儿不断地落下……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6+发展等级8=54分 

【评分依据】 

文章以“我”观赏感受“自然美景”的角度切入话题,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自然景物,抒发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并运用拟人、比喻、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美感。“流淌” “涂抹”“酝酿”“吐出”等精当的词语,更使景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佳作展台2 

一滴清泪 

牛志勇 

 

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渍,赎回我们所有的罪过。——题 记 

一束阳光柔柔地洒在小河边的枯草上,我独坐于此,蒿草般的思绪淹没了鼻前浓浓的晚秋气息。真真切切的痛却如刀一般刺在我的心上…… 

当我从襁褓中挣脱时,母亲曾多么的兴奋、喜悦,脸上洋溢着世上最亲最美的笑颜:小河歌唱,杨柳轻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我扑进母亲的怀中,用脸蹭她的胸脯;用小脚在她身上乱蹬;扯她衣服上的美艳的花草……但她却从不生气,总是给我以最快乐的回应。她让我的童年在宁静温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童年的这段美好时光造就了我健康、豁达的性格。 

那时,母亲充满朝气而又宽厚慈爱,我尽情享受着如大海般博大,如晨露般纯洁的母爱。 

然而,渐渐地我却嗅到了一股腥臭正浸入母亲的血液。我亲眼看到小河的流水由清而黄,由黄而黑;我亲眼看到可怜的小鱼艰难地游到水边,无助地乞求人们的哀怜;我亲眼看到污物垃圾成了小河无奈的“食品”……可悲的是,地球村里的人们仍在贪婪地甚至疯狂地汲取着母亲的血液,残害着母亲的身躯:有的挥舞着世界上最锋利的器械,砍倒了母亲的“手指”;有的用庞大而有力的机器毫不痛惜地挖掉了母亲的“眼球”。人啊,唯恐勒索不尽母亲的一点可怜的积蓄……于是,我看到母亲急剧地衰老了。她嗫嚅着,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母亲疯了。她怒吼着,掀起了巨浪,淹没了工厂农田;她携着沙尘,席卷了都市村庄;她举着火把,点燃了森林草原;她悲泣不休,双眼充满了辛酸…… 

我愿将自己纷乱的思绪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无言的小河,愿将这滴清泪融入母亲的血液,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渍……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7+发展等级9=56分 

【评分依据】 

文章构思新巧,情感真切,内涵丰富。作者将大自然喻为深情的母亲,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对自然惨遭破坏的无奈与痛苦化为一滴清泪,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关爱自然、关注人类命运的深沉忧思。宁静温馨的快乐,真真切切的刺痛融为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血液,平添几分动人的文化底蕴。 

 

佳作展台3 

下雨了 

周星 

 

1801年,夏 

天黑压压的,空气很闷。雨,已很久没有下了。黄河边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法事。圣台上,披头散发身着黑衣的巫师将手中的宝剑乱舞一阵,念念有词“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善男信女们纷纷跪下,磕头有声,喊成一片:“求河神赏雨!求河神赏雨!”几个壮汉走到河边,将岸上的“贡品”推入河中。一瞬间,十来头牛羊、数不尽的珍宝以及一对早已五花大绑的童男童女被河水吞噬了…… 

不久,下雨了。 

村民们正为筹备下一次的“贡品”而忙碌着。 

那时,人类臣服于自然。 

1901年,夏 

江南某小巷。大雨突然而至。“下雨了,下雨了。”孩子们欢快地叫着,不顾大人的叫骂,光着脚,冒着雨就冲出了家门。他们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湿漉漉地抱成一团。这时不知从哪家门里窜出好多只大白鹅,兴奋地扑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一个打着油伞穿着红绸小褂的小姑娘也从那扇门里飞奔出来,焦急地对那些赶着大白鹅玩耍的小伙伴喊:“喂,快帮忙抓我的鹅,回头我谢你们。”赶鹅游戏变成了抓鹅游戏。童稚的笑声配上哗啦啦的雨声奏出了一曲美妙的和谐之歌。 

那时,人和自然是朋友。 

2001年,夏 

走在大街上的我被没有征兆的一场小雨淋得浑身湿漉漉的。急忙奔回家,换上一套干净衣服,又随手抽出一条毛巾擦干头发。一会儿,头发干了,可是那条干净的毛巾却变得黑糊糊的了。 

离家不远的那一个大烟囱,正冒着一股股的黑烟。我下意识地关上窗户。 

此时,人类正在破坏自然。 

2101年,夏 

某市市长正发表电视讲话:“据可靠消息,未来几天内将会降暴雨,请市民们做好防汛准备。没有重大事情一律不许出门。学校、医院等都将放假,直到雨期过后。政府将为市民免费提供防毒面具,凡被雨水淋到的人,可拨打免费电话……政府将派专人进行医治……” 

自然开始对人类实施可怕的报复…… 

大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但它也会成为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最强大的对手。人类也许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但也许会在一片狼藉中走向灭亡。而结局的选择,恰恰就在人类自己手中。 

请保护自然,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7+发展等级8=55分 

【评分依据】 

①文章主题鲜明,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发展;②借助想象构筑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③结构严谨,线索清晰。文章以“下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每隔100年),描写了四个场面:人们祭天求雨,匍匐在自然的脚下;描写雨中即景,一片祥和,人类与自然初步和谐;刺眼的烟囱,污浊的雨水,人类破坏了地球生态;下雨了,人们戴上了防毒面具。作者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组合,在对比中巧妙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解析:

这个话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本身并没有什么限制,你既可以写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自然规律,以战胜不可知的自然力的人和事;又可以写人类在向自然进军的征途中,由于不尊重自然规律,破坏性利用自然资源而招致自然的惩罚和报复的事情或教训;还可以写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为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对自然进行资源索取和利用时应该采取的各种养护措施等等,内容可以任意选取,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在文体的选择上,写议论文可能流于泛泛,相比之下,写记叙文可能来得具体感人些,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记叙议论抒情的融合。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特长和拥有的材料和认识,自由选择。

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

    你如果领略泰山的壮丽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共5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前先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采用“你如果……,就必须……”的句式;再次展开合理想象,组织文字表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争取是一种选择, 。 ①选择是一种选择 ②“要”是一种选择 ③有比争取更重要的选择时 ④“不要”也是一种选择 ⑤放弃选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⑥退让也是一种选择

A:②④③⑥①⑤ B:⑥③⑤②④① C:③⑥②④①⑤ D:①⑥③②④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