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6—18 题。
在虚无、享乐中迷失的节日(节选)
彭富春
岁末年初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喜气洋洋。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但人们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什么是节日自身的意义?节日首先呈现为时间的现象,它是一年中的某月的某一天。但节日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日是对于一般时间的中断和区分。这个时间的特别性在于,它或者具有自然的意义,如春节作为一元复始;或者具有历史的意义,如圣诞节作为基督的诞生。所谓的节日正是这个特别时间的重复或者轮回。重复是回到同一天去,并回到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中去。重复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庆祝。庆祝具有狂欢的特性,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等活动。通过这种种方式,人们陶醉于节日之中,也就是与节日合为一体。对于节日的庆祝是对于节日的纪念。纪念是过去时间的回忆,即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因此回忆也是当下的呈现,是此时此地的人们生活世界本身的意义的生成。同时回忆也成为了期待,也就是让节日过去之后再度来临。在这样的意义上,节日作为时间的本性是回忆、当前化和期待的统一。
虽然我们现代人也依然过节,而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节日,但人们感觉到,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日的“非节日化”现象呢?这在于人们庆祝节日时发生了问题。
首先是节日的虚无化。人类的节日都具有自然和历史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自然相关,并且往往就是自然的节律。但这种自然的节日又被人伦化和准zōng jiāo 化。如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与zōng jiāo 相关,是基督出生和死亡的日子。如人们过圣诞节时,在家里和亲人相聚,到教堂去赞美上帝。但这种节日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如现在的春节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事。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人们更热衷的不是庆祝上帝的诞生,而是庆祝自己和亲友的诞生。
其次是节日的技术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试图以其万能的作用而控制一切,包括自然、人类和思想。当代的节日也逃脱不了技术的控制。节日的技术化表现为:技术在拼命地“制造节日”。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宣传各种节日的信息,通知人们去过节。同时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街道等也拼命地装扮自己,给人们营造节日的感觉。各色人等在这种种技术手段的支配下不得不去过节。如果不去过节的话,那么人们好象与时代脱节了。
最后是节日的享乐化。这种没有了自然和历史意义并被技术化了的节日变成了享乐和娱乐的代名词。于是节日成了欲望的节日,是欲望的舞蹈和呻吟之时。在节日里,欲望的刺激和满足主要是身体性,因此是身体的消费和被消费,吃喝穿戴、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总之,让身体处于陶醉状态,让感觉处于亢奋和宁静的变奏之中。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非要求我们去思考:究竟如何去庆祝节日?同时究竟如何去生活?16.下面关于“节日”的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节日是一个具有自然或社会意义的特别的时间现象。
B.节日是回到过去的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
C.庆祝节日是人们通过身心的语言的狂欢方式,与节日合为一体。
D.现实中的人们的生活世界是由节日文化生成的。
17.当今人们热衷于庆祝节日,但作者却认为人们已经“迷失”了节日。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种“迷失”具体表现?
18.以探讨庆祝节日为契机,作者对“如何去生活”给出了怎样的暗示?
16、D
17、人们抽去了节日固有的自然或社会的文化内涵,变成了例行公事,随意换成了自己的内容与形式;用现代技术“制造”节日,控制着人们的庆祝活动;节日蜕变成单纯的享乐和娱乐,变成了肉体欲望的刺激与满足。
18、庆祝节日为的是重温与传承其自然与文化的意义,要挖掘节日的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要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清醒主动地生活,摆脱经济和现代技术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控制;要努力提升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品位。
16、应是人们对节日的庆祝方式是由现实生活本身意义孕育和延伸出来的。
17、无
18.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①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 “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② “唐多令”是这首词的 ,词中“乌衣日又斜”、“燕人谁家”使用的手法是 。(2分)
③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1) D (应为沉郁清奇)(2分) (2)词牌(1分)用典(1分)
(3)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1分);作者用了冷色调的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1分):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1分)。
(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各1分)
无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无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8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2分)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无
阅读短文,完成15-18题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轻轻地躺在江水中荡漾着。槛外长江空自流,帝王群子犹不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世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让我无声息的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的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__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另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在朝廷得不到肯定的王勃,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上任小刺史,他仍意心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叹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与渴望却在纸上无羁的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薄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之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经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叫人品错位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到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客居剑南的日子,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水中的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儿来,让鱼儿也欢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说,“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这里的“风景”指的是什么?(4分)(2)“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伤痕累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16.文章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请结合原文,说出句子的含义。(4分)
17文章为何以“流泪的滕王阁”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5分)
18.试析本文的独特见解
15.(1)“风景”是指适合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2)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
16.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意在惋惜王勃没能一心为文,去敲了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误入官场,触怒龙颜,终至留下落泊溺水而死的遗憾。
17.(1)王勃曾在滕王阁抒写才情,写就《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闻天下;同时又表明自己是为王勃的际遇而伤感流泪。(2)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诗作赋时昂扬奋发的精神,既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同时又表达了对王勃难言的遗憾与伤痛,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抒发了对王勃的千古之思,这大概都是这个标题的妙处。
18.文章充满了对王勃的同情,更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而是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15. 无
16. 无
17. 无
18. 无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7—10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现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与药物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飞行方式降落的,所以,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400—5000工作人员来为其发射服务。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又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扔掉,扔摔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2次。显然,为了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古老的航空飞机得到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化剂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重复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千米高空其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完成任务后返回大气层,以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佑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目前,美、英、德、法、日等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研制空天飞机。其中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照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再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经费预计达56亿美元。
7.第1自然段说“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指的是( )
A.它不是性能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B.它的发射方式繁琐,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高。
C.它消耗时间长,成本费用大,使用人力多。
D.它的使用面较窄,只能适用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进行材料科学实验等方面。
8.第4自然段说空天飞机“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其意是指( )
A.空天飞机的使用效率达到百分之百。
B.针对航天飞机只有部分部件可以重复使用而言。
C.空天飞机的起降平台可以重复使用。
D.空天飞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折耗。
9.下列对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天飞机与航天飞机一样,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
B.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发射方式不相同,降落方式也不相同。
C.空天飞机也像航天飞机一样,在大气层外要使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
D.发射一架空天飞机的费用可能只是发射一架航天飞机费用的十分之一。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都能在空间观天测地。
B.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都是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之间的航天运输工具。
C.航天飞机只有部分能进人地球轨道,空天飞机可以全部进人地球轨道。
D.空天飞机目前已进人研究制造阶段,很快将进人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
7.C(显然,为了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见文章第二段。)
8.B(参见第二段航天飞机“扔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和第四段空天飞机“完成任务后返回大气层,以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400—5000工作人员)
9.A(“轨道器”是原航天飞机组成部分,空天飞机是完整地进入轨道。)
10.D(见最后一段,空天飞机仍在“概念论证阶段”。)
7.C(显然,为了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见文章第二段。)
8.B(参见第二段航天飞机“扔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和第四段空天飞机“完成任务后返回大气层,以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400—5000工作人员)
9.A(“轨道器”是原航天飞机组成部分,空天飞机是完整地进入轨道。)
10.D(见最后一段,空天飞机仍在“概念论证阶段”。)
下列的文化知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三、历史故事,如老骥伏枥;四、文人作品,如青出于蓝;五、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
B.语音修辞主要指对偶、押韵、排比、反复、顶真等,如《赤壁赋》中就用了很多语音修辞。语句修辞即古人所说的炼句,常用倒装句、反问、设问等。
C.在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姓,妇人称氏,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春秋时期,同一个贵族,可能在古书中会有不同的“氏”。
D.有亲缘关系的民族,在语言方面一定有相通之处,比如汉藏语系有亲缘关系,所以世界上的不同民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一家人了。
B
略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B.《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乐府歌辞,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统一中原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
A
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下列对一氧化碳医学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 )
A.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是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体内需要一定的一氧化碳。
C.科学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一氧化碳虽然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
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
A.让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B.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
C.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在一星期之内可以幸存。
D.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都死于产生在肺叶中的血块。
下列对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对大肠的收缩和胃的排空有帮助作用。
B.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
C.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该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D.人体在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时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如果使用不当,对人类的危害一般不明显。
B.美国一些著名的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
C.一氧化碳在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作用明显,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
D.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有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小题】C
【小题】B
【小题】C
【小题】D
【小题】A原文第二段说“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B“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D偷换概念,“有助于防止”不等于“有效防止”。)
【小题】这是一氧化碳危害人体的情况。)
【小题】这是乔和贝奇研究后得出的看法,并非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
【小题】A从第三段的内容来看,危害是明显的;B原文结尾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从最后一段看,希望将其“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就有必要进行评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生活。 B: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闲情逸致.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__中摸索。 D: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