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09·江苏高考)如图5所示,以8 m/s匀速
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
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
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 图5
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AC
解析: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 s内的位移x1=v0t1+a1t=20 m>18 m,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1=v0+a1t1=12 m/s<12.5 m/s,汽车没有超速,A项正确,B项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t2=[ff7e109cd120c94e.gif]=1.6 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2=a2t=6.4 m,C项正确,D项错误.[ff7e109cd120c94e.gif]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熟稔 破天慌 昏聩 抚危济困 B: 撺掇 喝倒彩 排查 盛气凌人 C: 清晰 掉书袋 修葺 顺礼成章 D: 教唆 下马威 绢秀 甚啸尘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
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世上有不经过风雨吹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根据上面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观者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rú jiāo 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上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来就应当受到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统一于某一zōng jiāo ,比如中世纪欧洲的jī dū jiāo 道德系统和yī sī lán jiāo 道德系统;二是统一于某种意识形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一于__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__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类共有的zōng jiāo 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jī dū jiāo 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zōng jiāo ,而且在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zōng jiāo 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邪恶的,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__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包括提倡儒家在内的任何药方,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
对“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不读“四书”,因而对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
B.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本来是任何公民都应当严格遵守的。
C.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奉行的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
D.当前的中国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从而导致道德水平普遍下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B.中世纪欧洲的jī dū jiāo 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yī sī lán jiāo 道德系统合而为一,主要诉诸人类共有的zōng jiāo 感,因而深刻持久。
C.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__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从而形成了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
D.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就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不仅每一个人要读,全世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也都要读。
B.当前的中国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所以有学者提议重读“四书”,从中寻找救治“道德脱序”的良方。
C.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zōng jiāo ,因而要在今天的中国通过一种zōng jiāo 来形成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是不可能的。
D.要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有建立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思想教育,让民主的精神深入人心。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由选文第三段可知,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的根源,并非是人们不读“四书”。
【小题2】“合而为一”属无中生有,“深刻持久”前漏掉了“比较”。摒弃原文修饰语,人为夸大。
【小题3】“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这一前提没错,但并不能由此推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读“四书”,更不能推出全世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也都要读“四书”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 B: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C:陈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你们——”老师亲切地说:“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请根据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解析:
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略
解析:
(1)“视”(1分)、“孰与”(1分)
(2)“所以”、“ 去”、判断句式各占1分
(3) “以为”、“弱”“定语后置句”各1分
(4)“业”、“ 履”各占1分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
,
,
,则
( )
A.
B.
C.
D.
B
解析:
如图,设正三棱锥[9e4427cad504c1fe.gif]的各棱长为[04abe3a8475da896.gif],
[88425a5e3f54daef.gif]则四棱锥[858fabc922cf02de.gif]的各棱长也为[04abe3a8475da896.gif],
于是[b3c656a938b44efa.gif]
[9a38d76955f5871c.gif]
[5f9538d50dc8d59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