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族秦者秦也 (4)皇天后土实所        共鉴 (5)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

注释:①“龙盘”句:状始皇墓。始皇墓建成于公元前210年,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平地隆起,十分宏大,有“龙盘虎踞”之威,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②一种:一样。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恰当。

(1)一指秦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非常妥当,(1分)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坍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2分)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1分)


解析:

简析:《途经秦始皇墓》,写的是作者行经秦始皇墓的感想,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诗的前两句,先写这座山一样巨大的坟茔,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继写“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在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似乎言尽意绝,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一个“惟”字,鲜明地说明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自有公正的评说。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了厚重的功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医生建议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当晒太阳,已经痊愈的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病人,要注意尽量避免晒太阳,不要使用香皂和碱性化妆品。 B: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C: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欢乐,恐怕不亚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所得到的乐趣。 D:迫于美国友好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营救,美国当局释放了钱学森,但仍然严格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四季

张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卑微。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结合全文,分别概括人生四季的含义。

答:

第六段写道:“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请根据这句话,回答下面问题。(

(1) “不应该怨天尤人”是针对什么现象而言?

(2)“一个时辰”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如何理解“检点自己”?

答:

在本应收获的季节,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却又有“新生”的感觉。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               

               

【小题1】春,少年播种希望。夏,青(壮)年艰辛探求。秋,中年获取收获。冬,老年检点(记录)人生。

【小题2】(1)本来可以成功,却因为过于简单和头脑发热而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让自己后悔。(理解一句话,让学生学会去原文中找答案)

(2)“一个时辰”是指老年或人生的最后阶段。“检点自己”是指反省自己的错误。

【小题3】虽然现实的、物质的东西所得甚少,但因为曾经认真检验过,追求过,奋斗过,这些过程,丰富了人生,使得作者更加成熟。


解析:

【小题1】没有答出四季各代表的年龄阶段,扣分。

【小题2】略

【小题3】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月曾是旧时友

余世磊

①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次第熄尽,一轮小城月,这才怯怯迈了步子,移向中天,照亮些残留的夜色、人迹。你看,那月亮是瘦弱、苍白、营养不良的。

②我是弄不明白:不同地方的月亮,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故园的那轮山月,那么大,那么白,那么亮。故乡的山是朴实的,一座连着一座,既无入云之高,亦无斧削之奇。如果说,山月是山养的,那么,山月肯定最得山的喜爱,是山的心肝宝贝,把山水的精华都给了它,才养育出如此一轮山月。同样,山月也是爱着山的,年年岁岁,与山相倚相伴。而且,爱屋及乌,也爱着山里人、草木、山里的一切。

③月照山中,山中还是山中,但被月光照亮,给人的感觉,总疑换了一个地方。好多人家,都不点灯,开了门窗,放进一片片月光,在月光里闲坐、喝茶。如果你再仔细地看,月照是别有用心的,该亮的亮,该暗的暗。那些贫穷的、不雅的东西,都被隐去,那些富有的、美好的东西,越发清晰了,还有那些牛栏、猪圈等,是有点肮脏,月照藏不住它们,就把它们弄得模模糊糊,让人看不清楚。最美,莫过于夏秋黄昏,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云开,山月来照。有雾,东一团,西一团。山峰、河流、村子都在雾中,藏一半,露一半。一天疏星、数村灯火,远几点,近几点。让我忘情啊,不似人间似天堂。

④是的,天路是清冷的、孤单的,山月并不愿去走,而更愿下到山中,呆在我们的村里不走。一群村童疯玩,和山月捉迷藏。山月躲了起来,有时在草垛后,有时在树林中,有时在屋顶上,有时在水井里,村童们怎能找到它呢?为头的那个小家伙,累了,靠着草垛坐下,偶尔一回头,那样一轮山月,突然出现,妈呀,吓了他一大跳,甚至让他生气了,不再和山月玩了,召拢了伙伴们,捉萤火虫去。好一群淘气的村童!山月一笑,赶紧升至村庄的半空,照亮他们跑着,追着,别摔了跤儿。

⑤夜来无事,我爱到住在小学的张校长家坐坐,我爱到班里的小汪那里聊天,偶尔,我还爱到李家屋的术坤家打牌。走夜路,有山月作伴,我就什么也不怕了。山月还要去送很多人。有人荷了锄头,去田里看水;有人背了竹篓,要出去钓鳝;还有人从外面归来,耽误了车船,深夜还没走到家里……这一个夜晚,山月要送多少人,或去,或归,哪一人能做得到呢?山月不来的夜晚,也好,我们安心呆在家中,做点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山月为何不来,山月肯定也有它的事情。山月会来,绝不会失约,我们又可邀了山月,去夜行、访友、观山中风景,这才让人更加珍惜,这才让人更加体会其中之美。

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有时,我离开家,在那山月光里散步。走着,走着,我突然生出一种害怕,不敢在那山月光里久久逗留,更不敢去面对山月。因为我觉得,隐藏在我内心里,有着不少丑陋、邪恶的东西,譬如懒惰、抱怨、自私等等,会在这山月光里暴露无遗。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在那里,借着那山月光,正视起自己的内心,一一剔除那些丑陋、肮脏的东西。踏月归来,步履轻松,心情喜悦,我不能说我变得怎样,但比起以前的那个我,肯定多了一份纯洁、一份善良、一份高尚,我这才觉得自己配作山月的朋友。

⑦在山中,除了那些人,那山月,还有那幽兰,那鸣虫,那白鹭,那绿蕉,那窗前一枝梅,那屋角一篷竹,那岭上几棵松……多少我旧时师友,真的是久违了!

(选自08年第10期《散文》,有删改)

文章以“山月曾是旧时友”为题,开头却从小城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形象表现“山月曾是旧时友”的?请分条概述。

第⑥段中“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一句有什么含义?结合文意加以阐释。

纵观全文,概括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题1】描写“小城月”的胆怯、苍白,引起下文(或引发联想)对故乡山月的回忆,反衬山月的大、白、亮和富有活力(精华)的特点。

【小题2】月照山中令人忘情,月光美化了山村,不似人间似天堂;山月与孩子们嬉戏游乐并且关爱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无限乐趣;给夜行者带来光亮,见证乡亲的和睦相处;我曾在山月下散步,山月让我审视自己,净化心灵。

【小题3】山月光能使人感到阴暗心理暴露无遗,能使人剔除那些丑陋、邪恶、肮脏的东西,能多一份纯洁、善良、高尚。

【小题4】表达了对故乡美好多情山月的喜爱,抒发了对天堂般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体现了对那种淳朴自然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解析:

【小题1】前两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2分,共4分。

【小题2】每点2分,答出4点得8分。

【小题3】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小题4】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冯唐以孝著 ② 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 ① 乃复问唐曰 ②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 ①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② 虽累百世,垢弥甚也

D. ① 委任而责成功 ② 蟹六跪而二螯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④ 上怒,起入禁中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 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 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 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介绍、展现本省出版界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风貌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随着地壳上升,上覆地层受流水等外引力不断地剥蚀,将地下的硅化木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

D.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A.


解析:

(B.成分残缺,“爱幻想”后加“的特性”之类的中心语。或删去“天性中的”,而在“爱幻想”后加“的天性”。C.“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前缺主语“硅化木”,是省略不当引起的主语残缺。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