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比喻恰当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另,立意正确给一分。


解析:

2010年1月9日,余秋雨、肖复兴、秦文君、黄蓓佳、梁晓声、赵丽宏、史铁生、铁凝、曹文轩、韩寒等十位作家当选“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写出他(她)的一部(篇)作品名称,并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致文学》。 是缘分,也是幸运,多篇作品入选教材。是汗水,也是智慧,数部集子成就人生。

余秋雨:《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山居笔记》。(1)借他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何处叹千年。(2)他因创造文化的历史而载入历史;他因反思历史的文化而唤醒文化。

梁晓声:《雪城》《今夜有暴风雪》。(1)他在那片神奇的土地里追逐青春的年轮,他在当代沉静的雪城中反思生活的暴风雪。(2)他既是平民代言人,更是灵魂工程师。

史铁生:《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残缺的身体健全的心灵,交织出的是绚烂的人生。他用文学超越生命中的苦难,又以苦难点亮他人的心灵之灯。

肖复兴:《早恋》《青春梦幻曲》《学会感恩》。他用视野宽阔的思想引导教我们学会感恩,他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指导带我们感悟青春。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她的作品是寒冷季节里最让人感动和温暖的礼物,她用爱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快乐童年。

曹文轩:《前方》《草房子》。他是研究文学的大学教授,是精品迭出的高产作家,更是亲近生活的青年文学教父。

铁凝:《永远有多远》《哦,香雪》。她在文学的梦幻里寻找永远,她在飞翔的天空中捕捉童真。

韩寒:《三重门》《长安乱》《杯中窥人》。犀利的语言,是铁肩担道的社会担当;率直的性格,是向往自由的心灵追求。


解析:

代表作1分,颁奖词5分,其中修辞2分,表达3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小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要求:①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

②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我生活在感恩之中

    从我呱呱落地开始,我便生活在了众人的关怀之中。因此,当我开始呀呀学语,我想,我最先学会的一句话,不是其他,就是这一句:“谢谢!”

    我有一群关心我,肝胆相照的朋友。因为是朋友,所以敢爱敢恨。曾经笑过,哭过,打过,骂过,一起并肩奋斗过,只需一个眼神,昨日的一切不快恩怨便一笔勾销。是的,因为我们是朋友,朋友,便是能够一起在大操场上看落日,憧憬自己的未来;便是在读到“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他生未了因”时无声的相识一笑;便是在我面前大大咧咧,然后一起笑得没稀心没肺……

    朋友,正因为你,我的生活才如此灿烂多彩,谢谢!

我还有两个生我养我,在我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的爸爸妈妈。是的。爸爸。妈妈。尽管你们不止一次的认为你们唯一的儿子,我,已经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肯服从你们的命令,但你们还是尽你们的所能,把你们的一切都风险给了我。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当我那段时间不断沉沦,离你们的期望渐行渐远时,我曾听爸爸这样一来咬牙切齿地说过。

    是的,爸爸妈妈,因为我是你们的儿子,所以你们献出了最宝贵的青春,因为我是你们的儿子!谢谢,我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还有许许多多我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可爱的人们,值得我用心去铭记,去感谢。谢谢,那个硬赶鸭子上架,让我初中三年当了三年副班长的可爱的班主任;谢谢,哪个我叫不出名字,却乐意在任何时候乐意为我解答问题的老师;谢谢,在过去的学习中我碰到的所有对手们,因为你们,我才有了不断奋斗,再攀高峰的决心;谢谢,哪个棋自行车投递报纸的可爱的邮递员小伙子,无论如何都是风雨无阻地把报刊送到我家中……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关心与关爱的环境中,我才会觉得生活在感恩之中。心是温暖的,仿佛每个角落都渗入了一丝一缕透明柔和的阳光,那么,朋友,你是否愿意将温暖继续,把阳光传递?

    谢谢!

我生活在阳光之中

    阳光,要么不来。一来,便是充满活力,充满光明,充满年轻,充满希望的,所以我便爱上了阳光,心甘情愿地生活在阳光簇拥之下。

    倾盆大雨过,一缕缕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枝头上的鸟耳齐声歌唱,夹道欢迎阳光的到来;一夜__之后,是阳光不耐寂寞,打破了夜的宁静;对于我,阳光照进了我心灵深处,给了我无限活力、无限光明、无限年轻和无限的希望。

    父母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缕阳光。

    在父母的照看下,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遭受挫折,第一次享受成功……不管我成功,我失败,父母的阳光永远在跟我的心灵对话,教我如何爬起来,教我如何走向成功,教我如何面对成功。

    因而,我知道应该怎么面对问题——永不言苦,我也知道了应该怎么面对成功——不峻不骄,这一缕阳光让我有了迈开人生步伐的勇气。

    从而我迈上了自己的人生征途,这里我遇上了第二缕阳光——我的朋友。

在这许多朋友的陪伴下,我懂了许多。我知道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我知道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滋味;我知道了羞耻、无话可说的滋味……

    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心灵中又多了一些东西,一些成熟的东西,一些如何做人的东西。

    从此,我知道了那些英雄豪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那些贤能是怎么造就成的,于是我也朝那个方向去了。

    这是朋友这缕阳光赠予我的。

    我的人生目前只到这里,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至少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阳光之中,被阳光所温暖,被阳光所融化。我跟阳光一样,有着活力、光明、年轻和希望。并且我相信:在以后,我依然会在阳光的怀抱中生活,因为我坚信,我一定会遇到更多缕阳光,每一缕都将给我不一样的养料,都会肥沃我的心灵,将我的旅途打扮地光彩亮丽。

我会生活在阳光之中,我会永远生活在阳光之中!


解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作为物候学的专门研究者,他总是认真观察:哪天桃花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伞”“哈哈镜”“鹅卵石”“开关”“风筝”“火柴盒”中任选两个词,为它们各写一段新解。

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必与示例相同。

示例:镜子----即使被砸成碎片,也不肯改变诚实的本性。

答:

伞:开合自如,全靠着那根主心骨的支撑。哈哈镜:歪曲别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正。

鹅卵石:选择了圆滑,归宿就只能交给这河里的流水了。开关:说是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它的命运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风筝:风的奴隶,线的走卒。火柴盒:满载着火热的理想,却最怕别人向它泼冷水。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

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小题1】“拂”和“侵”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拂”此为弹奏。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此为映、照。“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小题1】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怀”“绘声绘色”“由形到声”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

【小题1】每分析一个得3分,对两个字的分析都合理的可得6分。

【小题1】每答对一问得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Ks*5*u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小题1】即使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没落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小题1】(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适当展开)

【小题1】(1)趋同化(2)①生活空间的一致②生活方式的相似③思想感情的相近

【小题1】(1)不可以(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小题1】(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①辨证的态度②时代的眼光③深刻的反思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瞌睡 唠嗑 磕头 溘然长逝 B:嗔怪 滇池 瞋视 思维缜密 C:蔓菁 漫延 谩骂 顺蔓摸瓜 D:皴裂 疏浚 黢黑 怙恶不悛

下面一段话画线的句子中六句有语病,请选出四句加以修改。

①节食和强制限食,并非与肥胖做斗争的好办法,②重要的是选择科学的营养。英国的原则值得借鉴,进食的时间应尽量拉长,③每道莱要有很大间歇,④这样可以避免不过量进食。因为当体内血液中的糖减少时,人就会觉得饿。⑤如果先吃一块小食品充饥 然后休息5至20分,⑥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就会增加,饥饿感就会减少。⑦英国人的科学进食法就这么简单,⑧这也是英国人体态优雅的结果所在。

A.(只填序号) 修改为:

B.(只填序号) 修改为:

C.(只填序号) 修改为:

D.(只填序号) 修改为:

②(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③(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④(不合逻辑或滥用否定)删掉“不”;⑤(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⑥(搭配不当)改为“减轻”或“消失”;⑧(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


解析:

任选四句修改。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传说、史实及意义

曹操逝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诗歌虽都写到曹操归葬于两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七十二疑冢”这样的确定数目了。可以说,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之,自宋代起。

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入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麒麟”等词语暗喻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记载说:“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虚传。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西门豹祠之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晋书·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观动机。

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防《述异记》载:“邺中铜脆乡魏武帝陵下,铜驰、石犬各二。”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不远,其言宜可信。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其天宫也,左临渌水……旧都……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堰。”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则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

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济世之才”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2010年03月02日,有删改)

下列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曾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七十二疑冢”这样确定的数目。

B.有关“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八九邱”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

C.“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地考察见闻来证明“七 十二疑冢”的确乎存在。

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七十二疑冢说”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 的基础。

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的一项是( )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晋书·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寻其具体方位。

C.已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D.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B.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和流传,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中国古人中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解析:

【小题1】“更无存在的基础”错,文末说“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

【小题1】D说的是“七十二疑冢”传说形成原因。

【小题1】A诗句是范成大的,非“罗大经”;C“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错;D原因错。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