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官场干了十几年,老张依旧危言危行,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B:我们单位的张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新聘来的王会计师这段时间只能虚位以待。 C:参加西博会的北方客人们赞叹道:杭州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D:他昨天确实有些喝多了,加上这段时间好事不断,于是不免放浪形骸,希望你不要因此对他有看法。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咸熙初,转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选自《晋书·山涛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嵇康、吕安善 善:交好 B.素又重攸 素:平时

C.或谮之于帝 谮:诬陷 D.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寝:平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位于是乃定 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B.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 以求虚誉

C.而涛行之自若 贪浊而赂遗公卿

D.或谮之于帝 涛中立于朝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当时晋帝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就叫太子前往拜谒。

B.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

因此(山涛)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

C.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这些人的情况没有能调查清楚,就是因为山涛在推荐人上太随意了。

D. 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山涛不愿独自与当时的风气相违背,就(把丝)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有气量,卓然不群。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道。

B.山涛多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总是先拟定几个人,然后就公开启奏。

C.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以及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这些都见出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D.山涛为人正直,后戚专权时期,曾多次规劝皇帝,后当他以年老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辞职时,皇帝不准许。

【小题1】D(寝:平息)

【小题1】A

【小题1】C(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

【小题1】B(“多次担任”有误,“诏旨有所向”信息缺失)


解析:

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道。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山涛年四十岁时,才做了郡主簿。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吏。当时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往拜谒。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末完成,我不过是接随其后罢了,所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违背礼制,不吉祥。(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定要依循古制。”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太子新自去拜谢山涛。等到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因此不合朝迁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兼任宁远将军。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有十余年,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定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按照皇帝的心意把他所想的作为先考虑的对象。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有人在皇帝面前攻击诬陷山涛,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了。”山涛依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后来他以年老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不准许。皇帝曾到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车跟随。趁此机会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议论很精当。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治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赂公卿,以求得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诗经·氓》)

(2)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3),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4)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5)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


解析: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试题,每题3分,共9分)

①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zōng jiāo 活动的出发点。

②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相互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③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这些按照原来传统进行的仪式表演,使我们有机会看到粗犷火爆的原始祭祀场面。

④此外,萨满教研究者搜集的丰富多彩的萨满教遗留物,组成了一条文化长廊,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北方不同民族社会里的实实在在的zōng jiāo 信仰状况,因而具有广泛的客观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如神偶、祭祀用品、萨满器具、萨满服装、口头传说、个别zōng jiāo 仪式等等。这些直观的对象,会帮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我国北方民族zōng jiāo 信仰和文化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下列对“萨满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萨满教是一种巫术的实践。

B.萨满教有多神信仰的格局。

C.萨满教有自己的信仰群体。

D.萨满教是神圣传统的载体。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北方民族里,社会组织与它信仰的对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难以分割的。

B.在今天仍然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中,萨满教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所体现的价值关系仍起着决定性作用。

C.现在,在一些北方民族按照原来传统举行的仪式上,我们还能看到有特色的原始祭祀场面。

D.通过萨满教的神偶、萨满器具、口头传说等遗留物,我们可以更真切地认识我国北方民族zōng jiāo 信仰和文化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由社会制度支配的血缘关系早已经消失,但血缘——地域的居住格局仍然普遍存在于北方各民族中。

B.在巫术实践中,萨满们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这表明宗法关系影响着萨满教的传承。

C.只要我们研究一些民族中氏族长老和萨满们所主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就可以真切地预见我国北方民族zōng jiāo 信仰的未来。

D.正因为萨满教遗留物具有广泛的客观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因而它能展现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北方不同民族社会里的实实在在的zōng jiāo 信仰状况。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偷换概念。从第1自然段中“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zōng jiāo 活动的出发点”可知,“承载了神圣传统”的是萨满教“信仰群体”的“崇拜对象”,而非“萨满教”本身。)

【小题2】(注意第3自然段中“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的说法。)

【小题3】(A.“由社会制度支配的血缘关系”的说法主客颠倒。C.议论绝对化。D.因果倒置。)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愤慨不平之情。


解析:

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海子——在尘世中孤独地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的精神守望者……请参照以上示例,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如: 鲁迅、朱自清、沈从文、余秋雨、史铁生、顾城 。

示例: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屈之魂

顾城:用七彩笔描画世界的孩子般天真的童话诗人

鲁迅:以如椽巨笔为锋刀利剑的文化战士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3)凡在故老,。(李密《陈情表》)

(4)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5)使天下之人,。(杜牧《阿房宫赋》)

(6)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l)芳菲菲其弥章(2)鸡鸣桑树巅  (3)犹蒙矜育(4)杜鹃啼血猿哀鸣(5)不敢言而敢怒(6)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宣 布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2009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 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11年3月7日

答:

“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

“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

社科类现代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__”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儒者 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__”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1、D  2、C  3、B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别 紫 云

陈维崧(清)

二度牵衣送我行, 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 不是离筵不肯明。

首句有一细节特别有表现力,请简析之。

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

【小题1】牵衣 ,两人感情之深(或依恋之深)(2分)

【小题2】最后两句诗人用极主观的口吻埋怨明月无情,痛恨月亮在离别的时候就特别明亮,似乎有意与人作对(2分),看去虽是无理之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对于环境格外敏感,即使是美景也会引发哀伤的情绪(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