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的成就是 ( )
A: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1)试分析首联的修辞表达及其效果。
(2)诗的尾联用了文翁的典故,有何用意?
(1)首联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奉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2)尾联运用了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维运用此典故来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的政绩,碌碌无为。联系上下文看,既然蜀郡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俗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典故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解析:
无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份。
B.站在这栋有着巨大圆顶的庞大楼房面前,我感到张皇失措。这样的建筑,是岩石屈从于人类想像力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人类的智慧和灵巧使花岗岩开出了永不凋谢的花。
C.当前,要以预防交通、火灾、拥挤踩塌等事故为重点,加强对学校门__通标识标线、校车等的监督检查。
D.巴菲特、罗杰斯都曾说,但凡“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就应该从市场激流勇退了。
B
解析:
福份-福分 踩塌-踩踏 激流勇退-急流勇退
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着想 暂时 和稀泥 同仇敌忾
A. zhuó zhàn hé qì
B. zháo zhàn huò qì
C. zháo zàn hé kài
D. zhuó zàn huò kài
D
解析:
“着”和“和”是多音字,“着”在“着想”中读zhuó, “和”在“和稀泥”中读huò。而 “暂”只有一个读音,读zàn;“忾”也不能用形声字的办法去读半边字。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著名中医专家特诊部______的大夫,都可以称得上"专家"。 ②教师节前夕,他搁下生意,______拜访读高中时的老师。 ③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④千百年来,九寨沟的景物一直_______在荒野蔓草之中。
A:就诊 专诚 准确 埋没 B:应诊 专诚 正确 埋没 C:就诊 专程 正确 湮没 D:应诊 专程 准确 湮没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炽热 整饬 叱咤风云 插翅难飞 B:唆使 夙愿 肃然起敬 追根溯源 C: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显赫 唱和 溘然长逝 欲壑难填
(09年四川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 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09年江苏卷)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
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泥淖 悼念 阔绰 掉以轻心 B:挟制 书箧 惬意 汗流浃背 C:竣工 唆使 梭镖 怙恶不悛 D:拙劣 罢黜 茁壮 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