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Ff,这些基因位于5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能产生几种配子

A:4 B:8 C:16 D:32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AaBb)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 B:9:3:3:1 C:4:2:2:1 D:1:1: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知来者之可追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策扶老以流憩

D.听其召募 实迷途其未远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解析:

【小题1】卒,通“猝”,仓猝。

【小题2】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连词,表承接。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小题3】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小题4】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小题5】

(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

(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

(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附【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仓促之间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香港大学2009年颁发的名誉院士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82岁的婆婆袁苏妹,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之外,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30—50之间,内容切合实际。

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地位卑微却彰显出尊贵。服务生涯有限,服务真心不变。她是最温暖的港湾。


解析:

修辞手法各1分,内容2分,语言优美通畅2分,超字扣1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读下文 回答线面小题 (每小题3分)

早在 1949年,一位名叫 Donald Hebb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法则,来说明经验如何塑造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形成一个细胞回路,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但不同的是,微处理器有许多输出途径,神经元则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轴突。所以,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这样一个信号时,它的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这种膜电位的局部改变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一过性强化,即在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但是通常单个突触短暂地激发不足以使一个神经元发放冲动,即术语称的动作电位。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把信号传递到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Hebb认为,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如果神经元上的一个突触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就会被当作蹩脚的角色剔除。但是那些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这样一来,大脑根据神经冲动流的方向,发展神经回路,逐步精化和完善,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从Hebb的理论出发分析该过程的确切机制,你会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在大脑铺设网络联系过程中,能强化或减弱突触联系的酶和蛋白必定是由某种特定的基因合成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寻找能激活这种基因的信号分子。

因为大脑中,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表现为神经冲动的活动,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为验证这个假设,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 Kouichi Itoh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出胎儿小鼠的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以电极刺激神经细胞。以不同形式剌激使之发放动作电位,然后检测时形成神经回路或者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总量,结果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需通过选择电生理刺激器上适宜的刺激频率就能打开或关闭特定的基因,就像你选择特定的频率收听某个无线电台的广播一样简单。

下面不属于Donald 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

下面不属于Donald 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

A.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B.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

C.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D.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指的是( )

A. 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

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

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

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

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形成细胞回路,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网络联系的重要条件。

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

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形式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B


解析: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的魅力,在于它斗智斗力,充分展现了人们的博弈技巧;围棋的魅力,还在于它源远流长,完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围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B: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9全国投诉情况汇总》,对去年消费者的投诉情况进行了盘点,移动电话、商品房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C: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矢志不移,传为千古佳话。 D:目前我国的听证制度还很不完善。哪些公共事务要组织听证,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组织听证,听证会应该走怎么样的程序?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

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① 这是一首( )体诗

②这首诗的主题情感是?

③这首是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你写出最主要的一种。(多写不得分)

古体    关键词: 思夫   虚实结合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阳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11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往:过去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1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戍卒叫,函谷举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阳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4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小题】A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解析:

【小题】往的意思为前往,作动词

【小题】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前者为发动,后者为攻占、攻破。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

【小题】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小题】“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