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略
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大卫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办公室的案头上就放着李白、杜甫等唐诗的选本和录音光盘。 C:高高的身量,白皙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 D:止咳祛痰片是我厂最新产品,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琐店 受制于人 压轴(zhòu) 怙恶不悛(qūn) B:一沓纸 变幻莫测 砧(zhēn)板 负隅 (yú) 顽抗 C:孺子牛 一踏糊涂 剽(piāo)悍 强(qiáng)词夺理 D:绊脚石 打报不平 荫(yīn)庇 麻痹(bì)大意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名句(每空1分,共8分)
(1),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询《六国论》)
(5)一在天之涯,。(韩愈《祭十二郎》文)
略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剑与傅岩叟①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
诗中描写了怎样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你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
【小题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1分)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2分)
【小题2】用典。(1分)“莫邪” 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典出《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 “楼兰” 为汉时西域古国,事见《汉书??傅介子传》。此处用典,以“楼兰” 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1分)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1分)(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每小题3分)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小题1】B(A放过 B拘捕D考察、管理)
【小题2】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小题3】A(A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小题4】(10分)(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
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得分点: 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是仪病倒时留下遗嘱说,死后只用一般的棺木,装殓时也只穿平时的衣服,务必简省节约,他八十一岁去世。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f1ebb92c6f592659.jpg]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奋,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在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与其在小报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为对手。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略
[作文审题命意参考]首先要弄清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对手”?“对手”是自己要战胜的对象,是竞争的伙伴;“对手”是要征服的高山,是要跨越的河流;“对手”是自己的一堵墙,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选择对手,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一道选择题;而选择什么样的对手,是这道选择题能否答对的关键,反映出你自身的睿智与理性。明确了话题的内涵,才能保证作文不偏离题意。
因此,这个话题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是“选择什么样的对手”的问题。选择远远超出自己的人作对手,你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在失败中,你的信心、勇气会不断受到打击,也许你会沮丧沉沦;选择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作对手,你似乎不断在成功中体会快乐,但这种快乐是廉价的,而你自身的提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选好对手,能使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能让你的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能让你与对手在竞争中共同提高。
[审题误区]这个话题易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只谈:“对手”却忽视了“选择”,只谈“选择”却忽视了“对手”,将话题偷换成了“对手”或“选择”,把“选择对手”界定为“竞争”,无限制扩大“对手”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专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适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三国志??魏书十一》略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自出祖而遣之 祖:祭路神,引申为送别,饯行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
C.购求获畴 购:讲和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
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⑥踌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置,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译文:
⑵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译文:
(3)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译文:
【小题1】[cb79950915794846.jpg]
【小题1】C〈①表现田畴的心计。与“义”无关。⑤表现的是田畴的政治才能,也与“义”无关。其他4项都表现了田畴的“义”。②不就三府之“辟”是为了回报刘虞;③谒祭刘虞之墓,表现了不畏公孙瓒之权势而一心向刘之情义;④与众人盟,是为了给刘虞报仇;⑥吊祭袁尚,是违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吊祭,仅仅是因为袁尚曾经想征他为官,这是典型的“义”举)
【小题1】B(拒绝征召,并非是出于“政治远见”)
【小题1】⑴现在(我)想派使者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怎样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壮士呢? (展字1分,安……乎1分,全句1分)
⑵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来说未必是好听的话(或“美言”),恐怕不是你所喜欢听到的,所以(章表)没有呈送绐你(或吁送给你看”)。 (所字结构1分,美1分,进1分,全句1分)
(3)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营1分,躬1分,全句1分)
参考译文: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妄。幽州牧刘虞叹息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我)想派使者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怎样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壮士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相见,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在要出发的时候,田畴说:“现在道路阻断,贼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认出来;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亲自祭祀路神为田畴饯行。田畴上路之后,改道西关,出边塞,沿着阴山直奔朔方郡,顺着小路走,终于到达长安完戍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不肯接受。朝廷很赞赏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为刘虞做事。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可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募,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而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审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令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来说未必是好听的话(或“美言”),恐怕不是你所喜欢听到的,所以(章表)没有呈进给你(或‘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没有杀他,后来就把他释放了。
田畴回到了右北平郡,率颔着自己家族和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扫地而盟誓说:“不报主公之仇,我就不再活在这世界上!”于是率众进入徐无山,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不断有百姓归附他,几年间达到5000多户。田畴于是为大家制定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又制定了有关婚姻嫁娶的礼仪)举办学校,发展教育,大家都从中受益,使聚居地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任凭他安抚统辖自己的鄂众,田畴全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平时对乌桓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很是愤恨,有讨伐他们的恕法而力量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乌桓,田畴就去献了乘其不备而攻之之计,结果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侯赐地,田畴都坚决地谢绝了。太祖了解他的口志向,就没有强迫他。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曹操处,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去哭袁尚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并把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安置在邺郡。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