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

诗歌的清誉。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人们总是殚精竭虑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很多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385e411422f7b010.jpg]


解析:

下面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倒数第三天的数据统计表,请概括出其中的两个主要信息。

截止到22日的总体报名数据

分类

截止到22日报名人数

已报名职位数/总职位数

截止到21日报名人数

中央党群机关

28563

100.00%

22120

中央党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12451

9630%

9725

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

6155

100.00%

4881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

627954

98.50%

480652

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122137

96.00%

92980

其他单位

14863

99.50%

9591

总计

812159

98.10%

619949

(1)预计后两天也将会保持着这样的增长态势。

(2)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所占的人数最多。


解析:

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

,。。(苏洵《六国论》)


解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5分。 C:上海世博会结束了,工作人员们既欣慰又有些不舍,在数百个日日夜夜里,它们为了世博会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激情、梦想和青春。 D:朱雅芬女士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还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先后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是“钢琴王子”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电视剧《潜伏》、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 B: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我国境内媒体报道的地震有6次之多。有人甚至将其与《2012》相联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建东研究员表示,这是正常的能量释放,“不必恐慌”。 C: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 D: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于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

2010年中秋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召开了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会上主持人 引用两句诗作为开场白,引起了在座留美学生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位主持人引用 的两句诗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源:学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碉堡 堡垒 暴露 曝晒 B:婢女 裨益 弊端 逃避 C:阿姨 阿谀 婀娜 阿胶 D:适当 档案 阻挡 党羽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团巨大的旋风刮了过来,兔子被刮上了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也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做报告。兔子也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越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便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次,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越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了。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解析:

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