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效管理、合理利用中国外汇储备,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变化莫测的经济形势,应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B: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C:网络舆论载体的力量对比正悄然变化,网络论坛、门户网站的新闻影响力逐渐降低,微博、网络社群等新兴舆论载体异军突起。 D:会议强调,省领导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这种形式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长此以往,必将能更好地发扬民主,做出科学决策。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相对来说,选择整体经济社会的技术结构,以及制订实现该种结构的有关政策,是一项独立于其他领域,可以在科技战略内部完成的任务。并且,技术结构极大地制约着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战略和政策中,技术结构策略居于核心地位。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 科技战略是可以独立于其他领域而独立完成的 B: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战略中应将技术结构置于核心地位 C: 技术结构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D: 制定科技战略要依据不同的国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红色②:粪土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

B.女角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以叶限为上妇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D.一夕,为海潮所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__,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

答:

2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答: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答: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乌鸦有反哺之情(2分),(我)希望(1分)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的(恩准)(1分)。

2谁(1分)想到年少的死了年老的却活着(1分),强壮的早早的死去病弱的却保全呢?(1分)

3现在这条(1分)小溪独独被(1分)“愚”字辱没,为什么呢?(1分)


解析:

【小题1】

[55b2e265b71f94d0.jpg]

【小题2】

[9ee3ac5c4a98c4ae.jpg]

【小题3】

[3481b6ce176c3341.jpg]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后母的女儿认出了他,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叶限,陀汗王让叶限试穿,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__。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无限的宝石。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要挖掘它来奖赏军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们的书写活动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所组成。它们交叉指挥肢体活动,即左半球指挥右手的活动,右半球指挥左手的活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是在用右手书写,受大脑左半球指挥,并且经过长期练习已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同时,左右手手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也是对称的,书写规则是根据右手活动的制定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人的书写活动是在大脑指挥下的 B: 书写习惯的形成是大脑长期作用的结果 C: 大脑左右半球是交叉指挥肢体活动的一个联系系统 D: 由于书写活动的长期习惯及书写规则的制定特点决定正常情况下用右手进行书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示例: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591d7821c50a98b1.jpg]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

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小题1】“拂”和“侵”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拂”此为弹奏。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此为映、照。“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分析一个得3分,对两个字的分析都合理的可得6分)

【小题1】 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怀”“绘声绘色”“由形到声”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每答对一问得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试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12.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12.(7分)

   (1)C(3分)

   (2)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名胜。(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4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句意,1分;表达效果,1分;主旨情感,1分。]

13.答案示例: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总结]

    [10分,表明观点,1分;分角度分析,6分,两个角度各3分;语言表述,3分;结构层次,1分。]


解析:

不用任何修辞格,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限20字内)

 

 

 

 

 

 

 

 

 

 

 

 

 

 

 

 

 

 

 

 

教师体罚、轻视的学生中有未来的人才。

学生的理解:教鞭下、冷眼中会出人才。此处应该注意让学生体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附带的限定意义。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2009年,天空飘起人造云

儒勒·凡尔纳在1889年写的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中对未来景象作了各种畅想,其中就有人造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莱昂·布雷尼希表示,这个梦想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墨西哥城,2005年。这个大都市是地球上众多“热岛”之一:城市中的黑色沥青路面吸收着太阳辐射,使市区气温比周围地区高了5至10度。热空气和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高处,在那里凝结成云。

布雷尼希的“基善”计划模仿的正是这种“热岛”效应,基善(Geshem)是希伯来语中“雨水”的意思。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善”计划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试验区的气温升高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上升到约1000米高度就会形成云,并产生降雨。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但是“基善”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人工制造雨云的目的。该计划的首个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到2009年完成,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片云,但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在无意中制造出了人造云。这是因为在大海里航行的大轮船和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们的烟囱和引擎在大气层里洒下微粒,成为水滴的凝结核,也就是说,这些微粒使水汽在它周围凝结成云。这就是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像白带子一样的云。

尽管普通人对此不加注意,这一现象对科学家来说却意义重大。这些人造云覆盖了地球0.1%以上的面积,并且已经被证明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科学家证实,在2001年“9·11”__之后,9月11日至14日期间美国下令停止一切商业飞行,科学家将这段日子的气温与前30年空中运输正常进行的同时期相比,发现这段时间美国全国平均气温上升了1.1摄氏度,气温上升情况在原来空中交通比较繁忙的州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天空中的人造云具有隔离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声称,微粒在云朵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个“锚”,它有利于水滴的形成,但同时也使水滴变得更小,即重量太轻,不容易成为雨落到地面。结果就是云层的厚度增加了,向空中反射的辐射更多,但是下的雨却少了。某些科学家将此作为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之一:如果云层向空中反射更多的太阳光,到达地面的阳光将会减少,这意味着可以抵制温室效应,让天气变得凉快一些。代价是,雨下得少了。

对“基善”计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B.“基善”计划已经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了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C.从现在到2009年,“基善”计划的全部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D.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而“基善”计划是人工制造雨云。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已经被证实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

B.“基善”计划制造出的人造云可以产生降水,从而改变沙漠地区的干旱状况。

C.如果没有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全球气温很有可能会上升。

D.像白带子一样的云具有隔离的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善”计划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和轮船、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都能向空中反射太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

B.科学可以拯救干旱地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人造云。

C.“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意制造一片雨云。

D.如果一个城市吸收太阳辐射的黑色沥青路面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热岛效应”将愈加明显。

【小题1】D(A应为可能在2009难投入使用;B错在“已经”,应为“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C错在“全部实验”应该是首个“实验”)

【小题2】B(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不是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小题3】B(“最有效”错误,原文无此意)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