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B: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C: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D:一向在市场运作及商业赞助方面触角灵敏的农夫山泉公司又一次捷足先登,在“神舟5号”发射前夕,就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后 池 上

刘 攽(bān)

一 雨 池 塘 水 面 平,淡 磨 明 镜 照 檐 楹。

东 风 忽 起 垂 杨 舞,更 作 荷 心 万 点 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答:

(1)水面如同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东风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初举孝廉。顺帝末,江淮盗贼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说大将军梁冀曰:“朱公叔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若以为谋主,贼不足平也。”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及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w.&w.^w.k.s.5*u.C.#o@m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冀不纳,而纵放日滋,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

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冀州盗贼尤多,故擢穆为冀州刺史。州人有宦者三人为中常侍,并以檄谒穆。穆疾之,辞不相见。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及到,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下穆廷尉狱。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

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于是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言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自此中官数因事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论曰:朱穆见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绝交》之论。蔡邕以为穆贞而孤,穆徒以友分少全,因绝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蔡氏贞孤之言,其为然也!

——选自《后汉书.列传三十三》,有删改。

注:僭: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遵复往初,率由旧章 大抵

B.梁冀骄暴不悛 阻止

C.赂遗左右,交通宦者 交流、沟通

D.乃辟之,使典兵事 掌管、主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w.&w.^w.k.s.5*u.C.#o@m )

A.穆以冀亲重 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

B.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 帝览其奏,乃赦之

C.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 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

D.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 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穆从小就对父母非常孝顺,且喜好学习。他集中精力练习、背诵,有时因为注意力太集中,连自己的帽子掉了都不知道。

B.大将军梁冀专权,骄横跋扈,朱穆连上奏记劝谏,从一开始就言辞激烈地批评梁冀的错误,但梁冀始终没有接受朱穆的批评。

C.朱穆为人刚直,痛恨宦官,在冀州刺史任上,就因严惩一宦官僭越礼仪的行为而触怒朝廷,被捕关押在廷尉狱。幸得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申诉方获赦免。

D.朱穆痛恨时俗浇薄,风化不淳,于是写文章矫正世俗。但被时人认为是孤僻之人,所以,被贬居家后再也没人敢向朝廷举荐他。

翻译

①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

②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

【小题】D

【小题】D

【小题】C

【小题】①朱穆因为是(梁冀)从前的下属,害怕梁冀罪过太多招来祸患,(便)再次上奏记劝谏(他)。

②朱穆本已深深痛恨宦官,等到在尚书府时,整天与他们共事,(更)立志要除去他们。


解析:

【小题】A项“率”:遵从,服从。B项 “悛”:“改,悔改”如“怙恶不悛”。C项“交通”:勾结,贬义

【小题】都是代词,用于动词后,代指人,译为“……的人”。A项“以”,前一个释为“因”,介词;后一个释为“凭,用”,介词。B项“乃”,释为“竟,竟然”,副词;后一个释为“就,便”,副词。C项“因”,前一个释为“于是,就”,副词;后一个释为“趁着”,介词。

【小题】A项 “从小就喜欢学习”,与原文“及壮耽学”不符; B项“从一开始就言辞激烈地批评”不当,原文指的是第三次。D项“被贬居家后再也没人向朝廷举荐他”错。

【小题】①(5分。关键点:“以、奏记”各1分,句意1分。)注意:奏记,此处做动词用,汉时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只能译作“上奏记”,不能译作“上奏章”

②(5分。关键点:“疾、旦夕”各1分,句意1分。)注意:“旦夕”,本句中应译作“整天”“每天”。不能译为“早晚”,现代汉语“早晚”意为:早晨和晚上;迟早。不合句意。

【参考译文】

朱穆,字公叔。五岁时,他便有孝顺的名声。父母有病时,他便不吃不喝,父母病好(差,通“瘥”)后他才恢复正常饮食。等到长大后专心学习,集中精力练习、背诵,有时注意力太集中,连自己的帽子掉了都不知道。最初他被推举为孝廉。顺帝末年,江淮地区盗贼群起,州郡官府禁止不住。有人就游说大将军梁冀说:“朱公叔文武才能兼备,是天下奇士,如果能让他担任谋主,盗贼会被平定的。”梁冀平常也听说过朱穆的名声,于是便征召他,让他掌管军事,十分信任和重用他。到桓帝即位,顺烈太后执掌朝政,朱穆因为梁冀被(太后)亲近器重,希望他能有办法扶持王室,于是便借口灾异,上奏记,想用此劝谏梁冀。

朱穆时常感慨时俗不厚道,羡慕崇尚敦厚世风,于是便写作了《崇厚论》。朱穆又写了《绝交论》,也是用以矫正时俗的作品。梁冀骄横暴虐不知悔改,朝廷内外叹息痛恨,朱穆因为是(梁冀)从前的下属,害怕梁冀罪过太多招来祸患,(便)再次上奏记劝谏(他)。梁冀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一天天更加放纵,并又贿赂赠送物品给皇帝身边的人,与宦官勾结,将他的子弟、宾客安插在州郡的重要职位上。朱穆又上奏记极力劝谏,但梁冀始终没有悔悟。朱穆言辞虽然恳切激烈,但梁冀也不是很怪罪他。

永兴元年,黄河泛滥,冲坏百姓数十万户,百姓庄稼被毁陷入饥饿,流亡迁移在路上到处都是。冀州盗贼尤其多,所以朝廷提拔朱穆为冀州刺史。有三个中常侍是冀州人,他们一起致书求见朱穆。朱穆恨他们,因而推辞与他们相见。冀州官吏听说朱穆渡过黄河,有四十多人辞官逃离。等到朱穆到任,上奏弹劾诸郡官吏,以致使有些人自杀。他凭着威严计谋权变,杀尽贼兵首领。检举弹劾权贵,有的竟死在狱中。有个叫赵忠的宦官死了父亲,回到安平埋葬,赵忠超越本分,用了只有皇帝使用的玉匣、偶人为他父亲下葬。朱穆听说此事,命令郡吏查办此案。郡吏害怕他的严明,便挖开坟墓打开棺材,搬出尸体取出葬品,并收捕赵忠一家。皇帝听说后大怒,将他关押在廷尉狱。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为朱穆辩护),皇帝看了他们的奏章,就赦免了朱穆。

朱穆在家居住了数年,在朝廷的许多大臣竞相推举他,于是征拜他为尚书。朱穆本已深深痛恨宦官,等到在尚书府时,整天与他们共事,(更)立志要除去他们。于是便上书说可以全部罢免他们,遵循恢复从前的办法,使用过去的典章制度,重新选拔天下清白淳厚之士,明白通晓国家体制的人,用以填补他们的空位。皇帝没有采纳。后来趁着觐见皇帝的(机会)亲口又陈述说常侍、小黄门应该全部罢免遣散他们,广泛选取年老有威望和道德的儒士,参与政事。皇帝大怒,不回答他。朱穆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从此,中官多次借着事由诋毁他。朱穆平素刚直,不得志,没多久,心中愤懑引起毒疮发作,延熹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为官数十年,他吃粗食穿布衣,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评论说:朱穆见到不公正的集团毁坏了时俗,便立志要抑制朋党交往的私情,于是便写下《绝交》的言论。蔡邕认为朱穆正直却孤僻。朱穆只是因为不能周全朋友的情分,便拒绝志趣相同的人的请求;(痛恨)朋党侠客互相勾结产生弊端,便忘记了得到朋友的大义。蔡氏评论的他正直孤僻的话,的确是正确的啊。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fó jiāo 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努力学习苏东坡、泰戈尔等中外作家的创作风格,慢慢形成了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的特色。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而快节奏的生活才是消极的对人无益的。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文中划横线处“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5分)答A得3分,E得2分,B得1分

(B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C.原文是说“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D.对快节奏说法无依据。)

【小题2】(6分)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

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小题3】(6分)①从现实出发,(1分)使用明确、集中的闭合式提问方式,(1分)适时提出尖锐、敏感的问题(有针对性提问)。(1分)

②有效地激发林清玄的思维,使其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1分)从而更完全地展现自我,敞开心扉(1分)便于记者和受众了解“慢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真谛。(或“使记者和受众得到有价值的信息”。)(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6分)认同。(1分)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2分)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2分)

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3分)

如果不认同,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解析: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__,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

A:大相径庭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D:无足轻重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4)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老子》)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塞上风云接地阴,孤舟一系故园心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始于足下


解析: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和英国近日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耐药性病例均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者,这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在这部分人群体内易产生抗药性。 B:实行阶梯式店家,一方面是调节用电量,起到节能减排合理用电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用电价格不提高。 C: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D: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形成、孕育、涌兴、流布的历史,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发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教育在宏观上,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即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必将推动着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

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

B.愉快教育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C.愉快教育就像吃饭时的食欲一样,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

D.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

B.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C.能够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说”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观点。

C.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小题1】(A项忽略了原文中的“绝非”、“单一”的限制;B、C两项以偏概全。)

【小题2】(原文中A项涉及内容是愉快教育的宏观要求)

【小题3】(A项愉快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原文中未说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项已然和将然混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而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