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塑像与目光

   张鲜明

  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

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

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

  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里来?

  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

  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

  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

  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

  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

  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

  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

  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3期)

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请分别回答。

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

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

【小题1】(1)炎黄二帝塑像的高大雄伟,作者感到“覆盖了整个眼睛”(从视觉、形象而言)(3分);

(2)炎黄二帝的灵魂、血脉、精神博大,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因而占据了“整个心灵”。(3分)

【小题2】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前者侧重气度(外部神态等) (2分)后者侧重性格(内心世界等)(2分)

【小题3】(1)炎黄二帝是炎黄子孙血脉的源头;(2)纪念和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3)表达后代子孙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4)激励后代子孙努力“创造”和“奋进”“开拓”。

  每点各2分,若答“对炎黄二帝的渴念”也可得2分。

【小题4】写“在黄河岸边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的建造过程”是实写,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是虚写。(或写炎黄二帝的塑像是实写,写塑像的目光是虚写)(4分)本文的结构是“虚-实-虚”:以虚写炎黄二帝的目光开篇,然后实写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建造过程,最后虚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4分)


解析: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细绳相连,在F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6905d72bbbc3ec5c.gif]


解析:

两个物块组成连接体系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把他们看作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6f2b2246fcb48e9.gif]

解得:加速度[d00f68ac7f2ce034.gif]

再隔离后面的物块m1,它受重力G、支持力N和拉力T三个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c3849df44b26310f.gif]

带入可得:[6ad09bdfb756ed6d.gif]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国政府在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配之以 的货币政策,并灵活运用价格、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对拉动投资、刺激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这次由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如海啸一般席卷了全球,牵涉各个领域。它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对金融风险的 意识。 ③2009年中国经济已经是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仍很复杂,因此在制定2010年经济发展目标时,我们 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些为好。

A:稳健 防范 宁可 B:稳定 防备 宁肯 C:稳健 防范 宁肯 D:稳定 防备 宁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 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 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⑴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结合作品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小题1】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小题2】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小题3】①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②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小题4】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文件的起草是十分严谨的,先由办公室咬文嚼字写出初稿,再由局领导包括部分职工代表对初稿进行认真的审订。 B:在中央出台多项惠农政策的大好形势下,镇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资金支持、科学指导等手段,使牛羊大幅增殖。 C:现在有些职能部门吃喝之风盛行,“一瓶酒一月粮”已是普遍现象,吃饭更是讲究,食不重味,甚至一顿饭吃掉万元。 D:某地方电视台为了增加自办春晚的知名度,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不惜重金邀请一些高手大腕来加盟,真是狐假虎威。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________ what others are saying.

A. to listen to B. to listening to C. to hearing from D. to hearing

B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1)但是,在参与国家大事,成就功业方面,没有谁比得上你啊。(4分,“干”、“逮”、 宾语前置句“莫汝逮”各1分,大意1分)

(2)大军从郢州出发,高祖考虑留谁为守将,为找到这样的人为难;过了很久,高祖看着韦睿说:“放弃眼前的骏马不骑,为什么还要心神不定地另外 寻觅呢?”(6分,“谋”、“难”、“更”、 “索”、状语后置句“发郢”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