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
示例: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和良知。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①
②
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成长于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与恬淡。
解析:
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蓝牙”(B1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的1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间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用技术。
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打印机、数码相机、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解析:
【小题1】A.说明的是命名的由来和提出蓝牙技术的目的;B.说明的是“蓝牙技术”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D.“短距离”信息缺失。
【小题1】据最后一段“工作的安全性”还是蓝牙技术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判断。
【小题1】推断结果过于绝对化。
对下面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
B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
▲ ▲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 ▲
▲ ▲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 ▲
▲ ▲
(1)词的上片叙写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游女荡秋千、游人踏青三个场景,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行云去后远山笼罩在暮色中,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白天的笙歌已经停止,喧嚣了一天的池院安静下来,两句话营造出了静谧的氛围,与上片中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3)“无影”写出了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到细小的杨花飞舞,但是月色明而不亮,所以杨花飞过而无影,这样就使得庭院中的一切景致都蒙上了一层轻雾,别有一种朦胧之美。
解析:
(1)三个场景各1分,气氛1分。
(2)答出手法2分,结合诗句阐述2分。
(3)2分。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qián 黔驴技穷 虔诚qián 掮客qián
B.qiàn 倩影 靓女liàng 靓妆jìng
C.jīng 菁华?? 戕害生命qiāng 襁褓qiǎng
D.qiào 俊俏 悄然无声qiǎo 琐屑xuè
D
解析:
琐屑xi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质论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中国古代用文和质评论人物时文应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而质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A项中的“‘文’ ‘质’是古代文论中的意思。
【小题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D项表意不准确。
【小题3】B项中,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
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的一件用孔雀毛线织成的雀金裘被烧了一个洞,丫头连夜叫嬷嬷拿去补,但工匠们不敢揽活。大家都很着急。晴雯很聪明,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办,但她已卧病三天,然而还是咬牙撑着,直到后半夜才补完。大家拿过来一看,简直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红楼梦》) B: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高老太爷的严厉斥责,并被禁闭在家里。此时,他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窄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家》) C:关公被围困土山,和前来劝降的许褚约定三事: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听后当即爽快答应。 (《三国演义》) D:突然他(卡西莫多)轻轻拉她(爱斯梅拉达)的袖边。她转过身,他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对她说:“您要我帮您去找他吗?” 卡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这个请求。卡西莫多找到了卫队长,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想见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卡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责怪他。(《巴黎圣母院》) E.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堂·吉诃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__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1分)
(2)全诗借物寓理(借物抒怀)、象征,以及对比、比喻等手法(2分),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__去又来”进行对比,(1分)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__”象征意义,(1分)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1分)
解析:
(1)“诗眼”在古诗中既可指炼字巧妙的字眼,也可指概括诗歌情感的字眼或诗
句。由于本题所问的是全诗的“诗眼”,显然应当指后者。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
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
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