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畏”字用得极妙,说说妙在何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小题1】“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
【小题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田先生面红耳赤地争辩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B:随着金融危机海啸般地扑来,昔日辉煌的日本股市也江河日下,10月10日日经股指开盘十几分钟内即跌破9000点关口,创2003年6月3日以来新低。 C:在台风救灾前线的几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鞭辟入里,得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D:台湾特侦组追查机要费案,近日发现__海外账户金额超过新台币10亿元。此爆料在岛内犹如石破天惊,震惊朝野,甚至绿营人士也感到非常愤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1)(4分)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2分)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2分)
(2)(4分):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1分)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1分)。
解析:
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行伍/道行 处方/设身处地 数落/数见不鲜 B:熨斗/熨帖 湖泊/淡泊宁静 脉搏/含情脉脉 C:募捐/描摹 抨击/怦然心动 悭吝/铿锵有力 D:干涸/禁锢 阡陌/纤毫毕现 毗连/蚍蜉撼树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__,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写作提示:示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 命的价值,珍重生命。审题的关键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主。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要吃鸟粪、腐叶等等,表明要善于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成长、趋于完美;要经受风雪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炼,敢于面对困难使自已不断成熟;拒绝阴暗的情绪,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立意。
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要求:①必须从两个方面回答;②必须采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不少于50字。
有个妇人看到自己的前院里坐着三位长着白胡须的陌生老人。她对三位老人说:“我想我并不认识你们,不过你们应该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在问清男主人在家后,其中的一位老人指着身旁的一个介绍说:“他的名字是‘财富’。”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说:“他是‘成功’,而我是‘爱’。你现在进去跟你丈夫商量商量,要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
妇人和丈夫商量的结果是请“爱”进来。“爱”起身朝屋子走去。另外二者也跟着他一起。
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爱’,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
另外两位老者齐声回答:“
。”
示例: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成功”,那么另外两位都不会跟着进来;如果你邀请的是“爱”,那么无论“爱”走到哪儿,我们都会跟随他。哪儿有爱,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
解析:
每点2分,共6分。
在下面的作文中,你将有35分钟的时间来写一篇短文。请看清题目,按照题目要求写下去,使全篇文章内容不得少于350字。
作文提示:
请你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失败”等),使题目完整。内容要健康,要写真情实感,字数不得少于350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诗歌鉴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解析:
1)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桑梓/渣滓 绮丽/颀长 雇佣/用舍行藏 牵强/强词夺理 B: 萎靡/逶迤 涅槃/萌蘖 标识/拾级而上 独角戏/钩心斗角 C: 阜盛/馥郁 编辑/缉私 旋风/钩玄提要 恪守/溘然长逝 D: 羁绊/稽首 媲美/麻痹 磊落/硕果累累 碑帖/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