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


解析: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试题。

牛的写意

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④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啼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__的秘密。

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意?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

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

【小题1】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从牛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

【小题2】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诚实美丽,由此看出牛的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圣洁。

【小题3】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表现出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这种本质作者称之为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诗”予以否定。

【小题4】比喻,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中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


解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④⑤①②③ B:④⑤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阅读下面的小诗,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诗句,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

当春风吹来时

款款地舒展

渴望拥抱金色的阳光

当秋风吹来时

她悄悄地飘落了

静静地思考

她慢慢地苏醒了;甘愿滋养广袤的大地


解析:

梧州与重庆、武汉等城市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A:位于两河交汇处 B:位于河心岛上 C:位于河流的发源地 D:位于河流入海处

读图10,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与甲图相符的是________ 地。

(2)广西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_________ (甲,乙),其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_ 。

(3)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例如中纬度地区可能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 变得 ________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是减少_____ (气体)的排放。

1)④  (

2)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3)强烈   CO2、甲烷等


解析:

图3中,适宜在P点布局的工厂是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流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冶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笃:独自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A 字:人的表字;B 笃:十分,很;D 徒:同一类的人

【小题2】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小题3】“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下列四项每一组词中加点字的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侍立/耸峙 斟茶/难谌 症结/怔忡 阜盛/广埠屯 B:更咽/打更 荸荠/胳臂 搭讪/汕笑 倔强/勉强 C:懵懂/蒙蔽 冷炙/针灸 诽谤/芳菲 颦蹙/频率 D:鲨鱼/纱锭 累乏/针贬 诡杆/诡计 谪戊/嫡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