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句子。(4分)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问第一香”,真花王也。
夏天 。
秋天 。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勇士也。
示例:夏天品味荷花,我为其高洁而折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君子也。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每句2分,花的品质与所引诗句必须协调,否则酌情扣分。)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今冬征兵工作已经开始,为激发适龄青年踊跃应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请你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拟一句征兵宣传口号。(4分)
要求:主题鲜明,健康向上;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字数不超过20字。
答:
答案示例:①孩子去当解放军,爸爸妈妈最开心。②富国强军人人有责。安邦兴国家家和谐。 ③国防重中之重,参军荣中之荣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杜甫在《客至》中,描写所居草堂环境幽美、生活恬淡闲适的两句诗是 ,
。
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雄浑阔大之景反衬自己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怆心情的两句是 , 。
牵衣顿足拦道哭, 。 (杜甫《兵车行》)
今也制民之产, ,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影入平羌江水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悦亲戚之情话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哭声直上干云霄
仰不足以事父母 淮水东边旧时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4分)
答: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1分)
(2)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1分)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杀 亲和力 和衷共济 意兴阑珊
B.诋毁 磨合期 锋芒必露 密而不宣
C.通牒 节骨眼 色厉内荏 湮没无闻
D.蜷伏 势力眼 仗义直言 心劳日拙
A
解析:
(A撕杀—厮杀,B 锋芒必露—锋芒毕露、密而不宣—秘而不宣,D势力眼—势利眼、仗义直言—仗义执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3分)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分)
(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2)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分)。以上两题不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叙述。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解析:
无
李白《将进酒》“ ,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对奢侈腐败的否定;杜甫《登高》“ ,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 ”,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尽荠麦青青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小题3.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小题1 B
小题2 C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
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小题2.C(“其”都是代词“他的”;A项,“于”分别是介词“在”和介词“被”;B项,“之”分别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和结构助词“的”;D项,“以”分别是介词“在”和介词“因为”。)
小题3.B(“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是错的,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阅读下面的语段,另选两个妙用量词的例子,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字数、句式不作要求。(4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不就 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 。再有 。
答案示例:(1)一“缕”轻风。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2分)(2)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用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2分)(表现出所选量词的韵味,语言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