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完成第8~10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日:“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日:“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恐祸及己,诡对日:“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竞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拜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郑城,恐弼为变,遣长孙平驰驿代之。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颍日:“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日:“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骁勇便弓马 便:熟悉

B.轨让其背己 让:避让,让开

C.轨竞见诛 见:看见

D.伐罪吊民 吊:吊唁、悼念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

①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②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③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④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⑤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⑥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若弼的父亲被人加害,临刑前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渡江讨伐陈朝。既是为了完成高祖交付给他的平定江南的重任,也是为了完成他父亲的临终遗愿。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8、A

9、B

10、C


解析:

8、B.让:责备;C.见:被;D.吊:慰问,安慰。

9、①体现的是贺若弼“慎言”,⑤体现的是贺若弼部军令严肃。

10. “故设疑阵”应该是在“酹酒而祝,渡江破敌”之前。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著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廷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足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沾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先生虽辞世多年了,但他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语,一直如晨钟暮鼓,时时警醒着我。

B.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C.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D.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A


解析:

A.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B.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D.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豪华的环境。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解析:

本实验装置为一封闭的体系,原溶液受热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其中某种物质以气态挥发所引起,冷却后,挥发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的溶液。能使溶液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变化的物质在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是酚酞和品红,从而不难分析出导致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是碱性气体NH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肄业 福祉 切搓 绵里藏针 出奇制胜 B:传颂 坐镇 宣泄 晶莹剔透 功亏一篑 C:汗腺 通谍 涨幅 一如既往 以德报怨 D:挑唆 洽谈 豢养 声名鹊起 开源截流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人类已经形成了“种地必须先耕地”的惯性思维。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不耕而种”这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却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    B: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试想,如果没有对楚国的至情,屈原能弹出千古绝唱《离骚》吗?如果失去了对民族未来的至情,鲁迅在风雨如晦的时代能够如此《彷徨》、如此《呐喊》吗?    C: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如果发现产品有强烈异味,可能存在甲苯残留,请不要购买。    D:“村主任拿着一张白纸,上面没有写任何明确的条款,挨家挨户地问我们是否同意卖地?同意就在上面签字按指纹,这样做符合国家的土地征用手续吗?”近日,福建省某地区一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要反对下面两种倾向①明于知彼暗于知己②或者相反③离开客观条件④毫无根据地瞎说盲干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所著,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 B: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师说》就是反映这一主张的代表作。 C:__于1925年到长沙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D:巴尔扎克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视他圃尤胜 视;比较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羡: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 第:只是

D.共济大业 济:帮助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2)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

【小题】

D

【小题】

D

【小题】

A

【小题】

(1)希望(你们)能亲自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出来。(4分)

    (2)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6分)


解析:

【小题】

济:成就、完成

【小题】

都表转折,“却”。A.表目的“用来”;表修饰。B.“于是,就”;“竟然”。C.表转折;表假设。  

【小题】

获“倍利”的是菜贩,而非苏云卿

【小题】

 无

参考译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年间,来到豫章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对待邻里很有礼貌,无论贵贱老少都尊敬他,称他为苏翁.苏翁身高七尺,长着一副漂亮的胡子,不苟言笑,穿布衣草鞋,终年不换,未曾生病.

苏翁除去荆棘,用土筐运来石子垒成菜圃,耕耘、种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即使酷暑严寒,土焦草冻,菜圃里也不缺少蔬菜,郁郁葱葱,四季菜品一应俱全。味道比其他菜圃更好。加上市不二价,菜贩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编织草鞋,坚韧超过皮革做的木底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因为这些原因,他不缺柴米,有盈余就用来周济急需和告借的人,借者不还,完全不放在心上.灌园之余,闭门高卧,或者整天端坐,高深莫测.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乡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托付豫章帅、漕说:“我的同乡苏云卿有仅次于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帅漕便不带骑士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苏云卿的菜园中。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意他们。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老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便请他们到屋里去。屋里很干净,一尘不染。案上有《西汉书》一册。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不一会,汲泉煮茗,感情渐渐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老人慢慢回答说:“广汉。”“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回答说:“认得。”客人又问:“你觉得张德远是个什么样的人?”回答说:“贤人。只是,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于是问:“德远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客人说:“现在朝廷起用张公,正是想了结此事(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老人说:“这恐怕不是他了结得了的。”客人站起来说:“张公叫我们请您去与他共同完成大业。”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苏云卿鼻间隐隐发出声音,好像埋怨自己刚才失言。

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推门进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邦曜絷香母诱之 絷:拘禁

B.贼薄近郊 薄:迫近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 檄:檄文

D.择士人归之 归:出嫁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忠贤欲困之 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 ②邦曜以副封上

C.①邦曜不为封进 ②辄为居民所麾

D.①邦曜太息而去 ②捧帚凝视而泣

20、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句子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 )

A.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 B.城陷,趋长安门

C.恨曰:“是儿误我!” D.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

②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

18、C

19、D

20、A

21、B 

22、(1)(施邦曜)全部掌握了所属各县犯罪头目的名字,每次抓捕都能成功,全郡都惊奇地认为他是神人。(主名、惊、语意通顺为得分点)

(2)皇帝见到他写的话,很愤怒,将仲吉关进监狱,撤消了邦曜的官职。(下、夺、语意通顺为得分点)


解析:

18、檄:发檄文告知

19、均为连词,表修饰    A前者为代词,指施邦曜;后者为助词,的。B项前者为连词,表目的;后者为介词,拿,用。C项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介词,被。

20、省略宾语,其他省略主语

21、用计巧擒盗贼是施邦曜任漳州知府时的事情。

22、无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施邦曜,字是尔韬,是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不喜欢做官,改任顺天武学(顺天府培养将才的学校)教授,历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职,后晋升为员外郎。魏忠贤兴建三殿工程,各部门的官员都到魏忠贤的府上走动,只有邦曜不去。,魏忠贤想难为他,让他拆北堂,限期五天,正赶上大风吹倒了房屋,没有受到魏忠贤的责备。

    调任屯田郎中,不久调任漳州知府,全部掌握了所属各县犯罪头目的名字,每次抓捕都能成功,全郡都惊奇地认为他是神人。盗贼刘香、李魁奇横行海上,施邦曜抓住刘香的母亲来诱捕他,刘香就擒。李魁奇提及郑芝龙(当时的海盗)的事请求招抚,施邦曜告诉巡抚邹维琏联手讨平了这股海盗。后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职时,都有着很高的声望。

    有人赠送给施邦曜一幅珍贵的朱墨竹画,他姐姐的孩子在一旁让他收下。他说:“不行。

我接受了它,他将乘机向我提出要求,我也就向他表明了有可达到私人目的的后门。”施邦曜生性喜爱山水,有人劝他去峨嵋游玩,他说;“上级官员游览,下级官吏就要应付接待,这样会花费百姓许多的财物。”他廉洁爱民到了这样的地步。

    他历任两京光禄寺卿,后改任通政使。黄道用被贬官后,又被捕入狱。国子监学生涂仲吉上书申诉,邦曜不给他上报,却在封后写上:“书不必上呈,但言论可以保留。”涂仲吉弹劾邦曜,邦曜将副封呈上。皇帝见到他写的话,很愤怒,将仲吉关进监狱,撤消了邦曜的官职。过了一年起用他做南京通政使。进京晋见皇帝,陈奏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个方面的事,皇帝改变了脸色采纳了。离开京城三天,皇上命宫中的使臣召他回来,说:“南京无事,留在这里为我效力。”正当吏部推举刑部右侍郎,皇上说:“邦曜清廉公正,可以辅助副都御史。”

    第二年,贼寇逼迫京城。邦曜告知兵部尚书张缙彦发檄文通令天下竭力保护皇上,缙彦怠慢不发通告,邦曜叹息着离去。京城陷落,赶往长安门,听说皇上驾崩,痛哭着说;“主上为社稷而死,作臣子的怎能苟且偷生!”就解下腰带自尽。仆人解救下来使他苏醒过来,邦曜抱怨说:“你误了我的事!”贱寇满街都是,不能回家,见到院门就想上吊,却被居民放下来。于是让家人买来信石(砒霜)放在烧酒中,就在路上服下,吐血而死。  

有个叫鲁时生的人,是老家的与邦曜同年的生人,做庶吉士,死在京城。邦曜亲手为他入殓,把女儿嫁给他儿子为妻。曾经买过一个使女,让她洒扫庭院,到了院子的东面墙角,拿着笤帚凝视着哭泣。邦曜感到奇怪而问她,说:“这是我先人御史的宅院。当时曾在这里掉过耳环,不觉就感到伤心。”邦曜就拿出女儿出嫁的钱,选了个读书人把她嫁出去。他内心忠厚到了这个地步。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中,(n≥2,),

(1)若,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若,求数列{}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3)(理做文不做)若,试证明:.

(Ⅰ)  见解析(Ⅱ) 见解析  (Ⅲ)见解析


解析:

(1)[3caf234eba21f029.gif],而[e605625b43572048.gif],∴[92be6edd2dab1e29.gif].[ed9cea42fbd6e25d.gif]

       ∴{[15d5240a4e550c9b.gif]}是首项为[3496bff8b92fc36e.gif],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依题意有[47725024d4df636c.gif],而[97ab441e1f4fbc8b.gif],

        ∴[aac646259819b684.gif].对于函数[11affc5b0f626ef6.gif],在x>3.5时,y>0,[293e47de6a925e19.gif],在(3.5,[93f55825b4720114.gif])

        上为减函数. 故当n=4时,[fe83d313bb526cb1.gif]取最大值3. 而函数[6a430538d5017155.gif]在x<3.5时,y<0,

       [f9cac1924b056abd.gif],在([45cc4bcad06eebc0.gif],3.5)上也为减函数.故当n=3时,取最小值,[3988e15f7e7bfdb9.gif]=-1.

   (3)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7a9008eda51f6e6a.gif],再证明[65ffeb38c82532e4.gif].  ①当[e8d2364afdb1fb62.gif]时,[32ab0f2328da4fe1.gif]成立;

        ②假设当[fbdec4d917acec93.gif]时命题成立,即[46edbfbc0407dd69.gif],当[fb1ddc5730e78f0e.gif]时,

          [0f8dcd8dfc4bbf90.gif][5c7295f5a0a5b9a7.gif][dd85df5a754ebd34.gif][34cd391f5e56fce4.gif] 故当[fb1ddc5730e78f0e.gif]时也成立,

          综合①②有,命题对任意[f6fb6e21a8c08f6e.gif]时成立,即[7a9008eda51f6e6a.gif].

          (也可设[27265ab5338fe678.gif] (1≤[46ce9781e3ee98ae.gif]≤2),则[81ca1fa43b081762.gif],

         故[17e22034d8d7a596.gif][53c6e5f6e07e86f9.gif][4eb315f778e7f896.gif]).  下证: [65ffeb38c82532e4.gif]

         [0b13d5c99fe66359.gif][dd85df5a754ebd34.gif][65ffeb38c82532e4.gif].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