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试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__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__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__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__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__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__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__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小题2】A“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向自然演进”;C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量的弱小;D“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在文中无中生有。
【小题3】“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很必要的”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写作。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日。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去:离开。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单于壮其节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衡因上疏陈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毕礼而归之
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果地震陇西 求使可报秦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师不必贤于弟子
D.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非我也兵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进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译文:
(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译文: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D
【小题6】(1) 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去(或“没有”)就任。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2) (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而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发生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解析:
【小题1】拟:比照,模拟。
【小题2】而,连词,表转折A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B代词;助词,取独
D介词,凭借; 连词,趁机。
【小题3】意动 B名作动,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D形容词动用,使动用法。
【小题4】A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B宾语前置 C介宾结构后置 D判断句。
【小题5】“这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不当。
【小题6】(1) 举、不行、就、逾侈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 虽、而、方面、验之以事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 , , ,
, ,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B
解析:
无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A.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B.只有先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
C.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D.只有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才能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C……
解析: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分先后相互统一……
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为国以礼
A:由也为之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愿为小相焉 D:为击破沛公军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试题。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好一阵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都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28.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凤姐精明机智的性格?
29.刘姥姥是如何逗众人开心的?这体现了刘姥姥怎样的性格特点?
28.凤姐儿一面递眼色与鸳鸯;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那冷了就不好吃了。”这些语言和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精明机智,善于抓住机会取悦贾母,以博得老祖宗的欢心宠爱的特点。
29.刘姥姥逗众人开心的方法主要有三个:①村言俚语,(2分)如“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等;(1分)②滑稽的表情,(2分)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1分)③笨拙的动作,(2分)如夹鸽子蛋等。(1分)刻画了一位用语粗俗,喜说笑,(2分)老于世故,会讨好贾母与贾府中的人,(2分)又朴实,有小农思想的典型的村妇形象(2分)。
解析:
28.点出其中2处,描写给5分,分析5分。
29.刘姥姥逗众人开心的方法主要有三个:①村言俚语,(2分)如“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等;(1分)②滑稽的表情,(2分)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1分)③笨拙的动作,(2分)如夹鸽子蛋等。(1分)刻画了一位用语粗俗,喜说笑,(2分)老于世故,会讨好贾母与贾府中的人,(2分)又朴实,有小农思想的典型的村妇形象(2分)。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的演义小说,它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深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 B:神怪小说大多是写神仙怪诞之事,但其中亦寓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神怪小说的宏篇巨作。 C:产生于明代,以描述世俗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流传下来的作品以《金瓶梅》为代表。 D:谴责小说是以暴露社会,指责政治腐败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一部谴责小说的上乘之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B:一般情况是,鸟儿如果想在如今的城市里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嗓门,以免自己的声音不被噪声淹没。 C:宋楚瑜表示,经过50多年的隔阂之后,大多数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比如对大陆的改变和进步,台湾民众如果不亲自来看看,是不会清楚的。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会着人间的温暖。
(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1题)《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俩都是个顶个的炮筒子脾气,今天不知为了啥,一见面没说几句话,就当面鼓对面锣地动起手来。 B: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火灾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违反安全用电规程的现象又开始露头了。 C:乌克兰政治危机来自国家内部极为深刻的政治分化,两位总统候选人对国家前途及其国际定位的规划简直是南辕北辙。 D:从积分表上看,尤文图斯只要不马失前蹄,就将蝉联意甲联赛冠军,这首先要归功于“老狐狸”里皮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