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国家质量技术监测局宣布,从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必须明示酸碱度,这使大量不合格饮用水在劫难逃。 B:西方发达国家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这部留学生的回忆录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C:金沙遗址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出土玉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赏。 D:在中国很难再找到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 D: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有O2放出

7.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SO2、CO2、HI、HCl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气体通入氯水后,得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肯定含有H2S和SO2  B:该气体中肯定含有SO2 C: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和SO2  D:该气体中肯定含有H2S、CO2和H I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眸(móu) 斑斓(lán) 甲胄(kuì) 绚丽(xuàn) B:号召(zhào) 颠簸(bǒ) 诅咒(zhòu) 痕迹(jì) C:褪色(tuì) 吞噬(shì) 模样(mó) 惬意(qiè) D:粗犷(kuàng) 油腻(nì) 铭文(míng) 玫瑰(gu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C.建立对碳排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D.联合全球力量研发部署碳搜集和埋藏等高新去碳技术。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斯特恩在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低碳经济问题时,不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B.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操作性诠释。

C.传统型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D.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但是,并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结合全文,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6 分)


解析:

下面一段话有多种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图书馆的老师说③:“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④,共有800个座位⑤,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⑥。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8个小时顺延为l0个小时⑦。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⑧。”

第一处:①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改正:在我校新落成的粉饰一新的;第二处:⑥座无虚席,改正:有座位;第三处:⑦顺延为10个小时,改正:延长为l0个小时;第四处:⑧受到……服务,改正:受到……接待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北:败逃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截止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⑵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⑴朝廷鼓吹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⑵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⑶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


解析:

【小题1】(薄应解释为“迫近”)

【小题2】(①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

【小题3】(“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而是分数“十之七八”

【小题4】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主要实词、虚词和句式。⑴得分点:“传(驿车)”“诣(到……去)”的翻译和省略倒装句式“[以鼓吹]给(之)”的翻译  ⑵得分点:“谓(认为)…卒(马上)”的翻译和“槌(杀)”的名词用作动词  ⑶得分点:“简(挑选)”“建(竖起)~倍道(兼程而行,一天赶行两天的路程)”的翻译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的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鼓吹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__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于是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阵地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擅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从平定尉迥之乱起,于是建立功名。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

A:一个初入尘市的人,他对一切都会感到新鲜、好奇、陌生、迷惘,常用一种朦懂的目光看待一切,我们称之为孩子。 B: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须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C:江苏常常是罪犯的中点站。这不,一位旅客在火车站售票处左顾右盼的行迹没有逃过公安人员的“活眼金睛”,果不其然,他是个负案在逃的网上通辑犯。 D:报告文学要求既要有报告的真实性,又要有文学的虚构性,因此一定要把好这个“度”,应该在弘扬主弦律的同时揭示和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做到语言得体。

开放性试题,没有统一答案 答案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


解析:

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

答:①

①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②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任答两条即可)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