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①。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①注:机,织机。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行长久未归、内心孤独、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结合诗句分析。
【小题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日夜思念、容颜憔悴的状态,宛如那圆圆的月亮,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含蓄委婉,真挚动人,给人以没得享受。
解析:
【小题1】 (5分)(只答思妇形象2分,形象特点2分,分析1分)
【小题2】(6分)(手法2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2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工作,无论是口头传说还是书面文字,只要与课题有关他都兼收并蓄,细大不捐。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示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二: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解析: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②愁颜:指友人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作者在颔联中有意将“白发”与“青山”对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1】“白发”极写长期离乱中家国之愁的深广(1分),“青山” 则意谓故乡的田园庐舍一片废墟,所见唯青山如故(1分),“白发”、“青山”两相映照,更突出战争对社会对个人带来的伤害(1分)。
【小题2】诗歌通过残垒、寒禽、衰草等意象(1),写出战后荒凉破败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园残破的哀痛之情(2分)。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博学的老先生身体每况愈下;若不及时将他们宝贵的治学成果抢救下来,将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B:警察化装为“赌友”,向赌徒发出召唤,开门揖盗,一举擒获了十多名赌徒,成功破获了这起地下赌博案。 C:对大学生提出的“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应三思。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为违规被查处,若再发生劳动伤害,用人单位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D:面对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没有理由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说三道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①丁香结②,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②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 ,诗中的“ ”字可以看成是全诗的“诗眼”。
(2)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请结合全诗,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答:
(1)七言绝句 “愁” (2分)
(2)这两句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寓情于景,借景写情。(2分)诗人描写了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在春风中对着黄昏,仿佛哀怨含愁的景色,(2分)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而不得相会的郁结不解的愁苦。(2分)
解析:
略
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千古绝唱的 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是曹雪芹的梦中泪(6分,一句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堤决口,泥沙淤窝,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天然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
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略
---How did you like Nick’s performance last night?
---To be honest, his singing didn’t ________ to me much.
A. belong B. appeal C. refer D. occur
B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