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咬文嚼字》资深编辑金文明向来喜欢字斟句酌,注意大众文化的字词选用。他在余秋雨庞杂的著作中曾找出130多条差错,引起舆论大哗。而余秋雨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并不忘自我表扬一番。一个得理不让人,一个坚持自己一贯正确,长于雄辩。一时间双方势不可当,互不相让。
A.字斟句酌 B.不甘示弱, C.反唇相讥 D.势不可当
D
解析:
无
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
A:④⑤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简洁得体的语言为自来水公司的公告牌拟一则告示。
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当地都有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公司的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公司在库区竖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自来水公司更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新公告牌上写着: 。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您家的饮用水来自这里,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水的清洁。(1)突出“水库水”和“饮用水”的关系,得2分;(2)有劝阻的意思,用语要委婉、亲切。得3分(3)使用“禁止”类的表述不得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解析:
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7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湎 笑靥 白内瘴 良辰美景 怨天尤人 B:发轫 游弋 定书单 金壁辉煌 完美无瑕 C:徜徉 寥廓 一阕词 翘首以待 至高无上 D:训服 沧桑 录像机 惩前毖后 汗流浃背
把握下面两则材料的寓意,提炼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一个学画的人,他画了两只羊、两条绳子,老师告诉他,画一条绳子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牵走一只羊,其它的羊都会跟着走的。他实地观察了一番,果然如此,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都跟着大帮走。
其实鸭也这样,只要把一只鸭赶上岸,其余都会跟上来,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不会有一只鸭离开群自己走。
此题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说不是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
解析:
无
设
表示
与
中的较大者.若函数
,给出下列五个结论:
①当且仅当
时,
取得最小值;②
是周期函数;③
的值域是
;④当且仅当
时,
;⑤
以直线
为对称轴.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
②④⑤
解析:
略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说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大意对即可,要结合诗句分析,每个字2分)
(2)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2分)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无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要是哈姆莱特在 他自己的心神的时候,做了对不起雷欧提斯的事,那样的事不是哈姆莱特做的,哈姆莱特不能承认。那么是谁做的呢?是他的疯狂。既然是这样,那么哈姆雷特也是属于受害的一方,他的疯狂是可怜的哈姆莱特的敌人。当着在座众人之前,我承认我隔屋放箭,误伤了我的兄弟;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 , 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
A.丢失 包涵 宽容 B.丧失 包涵 宽恕
C.丧失 海涵 宽容 D.丢失 海涵 宽恕
B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