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日本律师尾山宏,一位70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 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A.承担 追踪 跨越 昭示 B.承担 追问 超越 启示

C.承受 追踪 超越 昭示 D.承受 追问 跨越 启示

D


解析:

承担:担负,担当。承受:接受,禁受。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追问:追根究底地问。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超越:超出,超过。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昭示:明白地表示。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拮据(jū) 侥幸(jiǎo) 口头禅(chán) 浑身解数(xiè)

B.伯仲(zhòng) 讣告(pǔ) 一溜烟(liù) 天遂人愿(suí)

C.诰命(hào) 处方(chǔ) 应声虫(yìng) 溘然长逝(hé)

D.衍变(yǎn) 茎叶(jīng) 闷葫芦(mēn) 同仇敌忾(kài)

A


解析:

(B讣fù告、天遂suì人愿,C诰gào命、溘kè然长逝,D闷mèn葫芦)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分)

居今之世而言治学问,绝不能坐井观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确有昧于国外学术界情况的现象。

②我们中国的学者,对外国的研究成果,不能熟视无睹。

③许多学术发达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④我觉得,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

⑤如果无视外国的研究成果,那将不利于我们自己学问的进步,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

③②⑤①④


解析:

(③句紧承上句,说明“绝不能坐井观天”的原因;②句紧承③句,强调我们“不能熟视无睹”,⑤句紧承②句,假设出反面情况;①句紧承⑤句的转折,④句是总结。)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苏洵《六国论》“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办法;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杜甫《蜀相》“ ”,表达出对孔明等壮志难酬、抱撼而终的痛惜。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柳永在《 》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执手相看泪眼,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谗谄之蔽明也  方正之不容也  雨霖铃  兰州催发  竟无语凝噎(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句不给分。两题全答按第一题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题。

又与焦弱侯

(明)李贽

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我欲厉俗而风世。”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暴寒,不顾年老生死。既到麻城,见我曰日:“我欲游嵩、少,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日当复道此,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林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与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嗛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已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嗛林汝宁:名利两得,身行俱全。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幸而能诗,则自称谓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以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__,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履,故可贱耳。虽然,我宁无有是乎?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虽然,若其患得而又患失,买田宅,求__等事,决知免矣。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有删节)

【注】①周、程、张、朱:指周敦颐、程颈、程颢、张载、朱熹。②抽丰:打秋风。指找关系走门路向人求取财物。也作“秋风”或“打秋风”。③窬(yú):同“逾”,越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厉俗而风世 厉:同“励”,纠正

B.特有幸不幸之异耳 特:只是

C.以嗛林汝宁 嗛:欺骗

D.则非公卿之门不履 履:鞋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然显者俟我于城中 赵尝五战于秦

D.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直接抨击宋明理学虚伪本质的一组是

①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 ②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

③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④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⑤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⑥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5、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郑子玄耻讲道学,与黄生的为“名利两得,身行俱全”的趋附权门的假道学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自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而来的明代理学家虚伪的本质。

B.商人在封建社会是被鄙视的,但作者却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商人没有道学家的虚伪。道学家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C.作者勇敢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和解剖。指出自己也有“商贾之行之心”,并且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__的事,自己也是有的。

D.本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指出了所谓“圣人”、“山人”者,都是一路货色,都是“展转反覆”的“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欺世获利之徒。

1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3分)

译文:

(2)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4分)

译文:

(3)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3分)

译文: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他认为败坏社会风俗的,没有比讲周、程、张、朱的道学更严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2)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3)既然这样,那么郑子玄不肯讲学,恐怕实在不值得奇怪了。

解析:


解析:

【小题1】履:动词,踏进

【小题2】A前者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后者为连词,表结果,因而。B都是表判断,是。C前者为介词,表处所,在;后者为介词,表对象,和,跟。 D前者是提宾标志,可不译;后者是动词,到。

【小题3】注意题干,是“直接抨击”。①是郑子玄的观点。⑤是作者对郑子玄性格质朴、诚实的肯定。⑥是写商人虽谋利但不可鄙。

【小题4】“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__的事,自己也是有的”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决知免矣”意为“是绝对没有的”。

【小题5】(1)①甚,严重,厉害②是以,因此,所以;③介词结构后置句式。(2)①几,几乎;②术,权术,圈套;③巧,狡诈,奸诈。④大意1分。(3)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信,实在,确实;③大意1分。

译文:

    郑子玄,是常与丘长孺父子论诗作文的朋友。文采虽然不如他们父子,但性格质朴诚实,有羞耻之心,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这很可喜,所以我喜欢他。郑子玄认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而心里想的是升官发财;等得到高官厚禄以后,仍然自鸣得意地讲道德、谈仁义;而且还要装腔作势地对人说:“我要纠正世俗,感化世人。”他认为败坏社会风俗的,没有比讲周、程、张、朱的道学更严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不相信所以不肯讲道学。那么不讲也就算不上是过错了。

    有一个姓黄的读书人经过这里,听说他是从京师到长芦去“打秋风”的,又跟长芦的长官到别处去上任。到了九江,遇见一个地位更高的人,他就弃旧从新,随新主人转道往北,顶着大风冒着严寒,也不顾年老有生命危险。已经到了麻城,来见我说道:“我准备去游览嵩山和少林寺,那位显者也想去游嵩山和少林寺,拉我同行,所以到了这里。可是显者还在城内等我,我势必不能在您这里住宿了。回来的时候一定还要经过这里,到那时就可以多相聚几天再作别,现在太匆促了,实在舍不得离开您。”他的话是这样,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我料想他内心实在是为了汝宁林知府那里有一笔钱财舍不得放弃罢了。只是汝宁林知府从前曾三次赴任,他没有一任不跟随前去的,去了一定满载而归,这一次感到还没有满足,就像饿狗惦记着隔夜没吃完的狗屎一样,却竟敢欺骗我说是为了去游嵩山和少林寺。他以  游嵩山和少林寺来掩盖自己随汝宁林知府去打秋风的行为而欺骗我;又唯恐汝宁林知府怀疑他是为了再来找自己,就又以舍不得李卓老,应当再来拜访李卓老为借口,以欺骗汝宁林知府:真是名利双收,处事和品行也都十分周到了。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现在的道学家,和他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现在的所谓圣人,恐怕与现在的所谓隐士是一样的,只不过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罢了。有幸而能写诗,就自称为山人;不幸运而写不了诗,就辞却山人之名而以圣人自称。有幸而能讲良知,就自称为圣人;不幸运而讲不了良知,就推托圣人之名而以山人自呼。辛苦辗转、翻来覆去,为的是欺骗世人、获取私利。名为山人而心里却和商人一样只想要钱,口里大谈道德而目的却在逾墙偷盗。自称山人而心思和商人一样,已经很可鄙了,反而还要掩盖打秋风的本意而故意表示是为了游嵩山和少林寺,以为别人是可以随便被欺骗的,这就更加可鄙了!现在的讲道德、性命的人,都是所谓游嵩山和少林寺的人;现在的患得患失,志在求取高官厚禄、上等田园宅第、__宝地,打算留给子孙受用的人,都是像黄生那样托名于汝宁林知府,而装作舍不得李卓老(李贽)的人啊。既然这样,那么郑子玄不肯讲学,恐怕实在不值得奇怪了。

    况且商人又有什么可鄙的呢?他们身携数万资财,经历风涛危险,受尽关卡吏员的欺侮,忍耐着集市交易时人们的辱骂,经历了万般辛苦,所携的资财很多,所得的收入甚微。但是必须结交上公卿大夫,然后才能获得盈利而避开祸害,怎么能像山人那样昂首而坐在公卿大夫的座上呢?现在的所谓山人,称他们为商人,其实却身无分文作为资本;叫他们是山人,却又非公卿大夫之门不进,所以就令人可贱了。话虽然这么说,我难道就没有这种表现吗?怎么知道我没有商人的行为和想法,而披着fó jiāo 的袈衣来欺骗世人而获取虚名呢?有的话请对我加以惩罚,我决不包庇自己的短处。即使如此,至于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__的事,我是绝对没有的。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句)。(5分)

(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星垂平野阔,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5)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毁于随  (3)旌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5)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被并称“乐府双璧”。

B.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C.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D.


解析:

(A 语序不对,把“最早”调到“保存下来的”后面。B “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把“踏遍”改为“遍及”,或把“足迹”改为“双脚”。C “思路”与“感染”搭配不当)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在如图所示装置中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正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式为

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形式为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 ,装置中总反应方程式为

(1)电流表指针偏转,铝片表面冒气泡;2H+2e-=H2↑,Mg-2e-=Mg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Al,2Al+2NaOH+2H2O=2NaAlO2+2H2↑。


解析:

原电池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镁比铝活泼,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铝能反应而镁不能。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卫生部今天就广东番禺发现一起禽流感疑似病例,向各地发出了紧急通知。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C.这些作品留在不止一代人的深刻记忆里。

D.对于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虚假广告泛滥等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卫生部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D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和“就”字搭配的“情况”。 B主宾搭配不当。应在“学生”后加上“时期”。C状语位置不当。句中的是“深刻”是“留”的状语,应放在“留”之前。)

7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D


解析:

从题干中时间“20世纪30年代”排除A项和B项,从材料中的“技术决定一切”可以排除C项选D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