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1】孤独惆怅(2分),浪迹天涯的游子(2分)。

【小题1】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


解析: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1】两种手法各2分,解说各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共0条评论... 究竟什么是年呢?最常引起我们回头看的,是当我们走到一个路上的界石的时候。说界石,实在没有什么石。只不过在我们心上有那么一点痕。但倘若说了出来的话,就是年。就从最近的界石看回去罢。先看到 。再往前,又看到 。再往前, 。更往前, 。中间点缀着亮的白天,暗的黑夜。在白天里,我们拼命填满了肚皮。在黑夜里,我们挺在床上裂开大嘴打呼。 1烈阳闪着金光。 2到处闪动着火焰般的花的红影。 3澄碧的长天下流泛着的萧瑟冷寂的黄雾。 4苍郁欲滴的浓碧铺在雨后的林里,铺在山头。 5白皑皑的雪凝结在杈桠着刺着灰的天空的树枝上。

A:12354 B:21435 C:24135 D:5341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__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句子。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 ,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4)孟子曰:“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析:

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⑥③⑤①②


解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匡扶 弥天大罪 至高无尚 甚嚣尘上 B:凌驾 功亏一匮 潜移默化 陪了夫人又折兵 C:摒除 克敌致胜 玲珑剔透 乐不可知 D:实足 通宵达旦 力挽狂澜 识时务者为俊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列各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④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转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__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⑦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⑧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__、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一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答:

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

答:

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小题1】①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②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小题1】对比或衬托。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小题1】“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形象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小题1】①从气势上看,辛词充满金戈之声,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②从内容上看,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悲壮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③从情感上看,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__浪子的悲愤之情。


解析: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1】每处2分。

【小题1】每方面3分。

【小题1】略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暴冷门 即时雨 暗渡陈仓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B:念奴娇 拌脚石 棉里藏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口头禅 煞风景 既往不咎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紧箍咒 泊来品 层峦叠障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高适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瑰丽雄健,黄沙、烽火、胡笳、弓刀,豪迈奔放。

示例:王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纯朴悠扬,空山、新雨、清泉、渔舟,清新自然。

杜甫诗是深秋高台上的一杯浊酒,沉郁顿挫,落木、长江、孤舟、茅屋,悲天悯人。

白居易诗是浔阳江头的一面琵琶,平易亲切,枫叶、荻花、银瓶、铁骑,感时伤世。

李白诗是月下独舞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天姥,飞瀑、美酒、洒脱飘逸。


解析:

每句3分,对所选诗人诗风评价准确得1分,比喻新颖得体1分,文采1分。

为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个连贯、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___ 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