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照语境填写适当的句子。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珍宝。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______________ ;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____________ ;在这里,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_______________。
①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要引用诗句)(2分)
②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要引用诗句)(2分)
③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要用到词牌名)(2分)
此题分析例句是关键,①处,由“豪放”可联想到“婉约”;②处,由“报国志”“故乡情”可知应写与“愤懑呐喊”不同的方面;③处,“忆江南”“蝶恋花”提示我们需要考虑词牌。
解析:
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及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项王大呼,驰下,遂斩汉一将 D:汉军至,无以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 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 ( )
①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②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③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⑤ 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⑥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2f91f385643b547b.jpg]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
[bb6129dc20722402.jpg] [e11a7a472ad32366.jpg]
【小题3】
[fa04c3a47ebca628.jpg] [45a1b0b731bf4a4a.jpg]
【小题4】
[f07dd30a82fc9138.jpg]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饼黄金,于是请求想见,然后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
[7c19a566929b9f12.jpg]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5分)
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2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2分。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清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6分)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2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香港导游涉嫌辱骂拒绝购物的内地游客致使发生殴斗的事件出现戏剧性发展,涉事游客昨日改称是一场误会,一切皆因没有与导游仔细沟通而起,双方现已冰释前嫌。 B: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有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入园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 28万人,世博园内游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C:在特价书市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往往粗制滥造,胡拼乱凑,错误百出,使人不忍卒读。 D:据央视市场调研,81. 92%的家庭给今年春晚打了高分;但据民间进行的在线调查,多达59%的人对今年春晚感到失望。央视民调与民间在线调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
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__“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评卷参看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g) +
O2(g) == CO2(g) +2H2O(g) ΔH.== -akJ·mol—1 ,这里ΔH.代表燃烧热 B: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25℃、101kPa,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 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答案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
解析:
(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评分时各占2分)
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边题目。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云,明月逐人归。
注:拂金微,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答:
(2)下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原词句进行赏析。
答:
(1)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写出了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辉映,相得益彰,突出环境之美。(大意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写出了此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2分)
①“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词人用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微表现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是倾慕李白的飘逸狂放,感叹缺少知音,词人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③“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丹脸,长啸亦何为”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志趣品格:原为超尘仙草,不做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表现了词人不必去为得不到的功名利禄而叹息。
(3分。三点中答对两点给满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同标准给分)
解析:
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宿仇/宿将 翘首/憔悴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B:殷红/殷切 俊俏/讥诮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 C:巨擘/糟粕 疤痕/奇葩 封妻荫子/绿树成阴 D:溃脓/馈赠 翩跹/纤维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