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C:大山的名字 D:主考官的名字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①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③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⑤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④自告者:自首的人。⑤物:这里指众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学
A.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恤:体恤。
B.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类:大都。
C.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D.德自分死矣 分:料想。
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A.① ② ④ B.② ④ ⑥
C.② ③ ⑥ D.④ ⑤ 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学
A.孟德少年时就有山林之志,强烈的愿望终使他从军队逃脱,抛离妻儿,只身进山。两年里九死一生,后来在商州被抓,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
B.作者认为孟德是一个有道之人,因为他“无所顾”,而“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所以不是“有所慕”就是“有所畏”,唯唯诺诺,苟存于世。
C.苏辙坚持为人因有浩然之气,在他早年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就有详细的表述。《孟德传》中赞扬的“无所顾”精神,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
D.文章前面叙事,后段议论。叙事生动,遭遇猛兽部分的描述尤为扣人心弦;议论深刻,将孟德与“世之君子”对照起来,尤有哲理意蕴。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为兵,不获如志。
⑵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⑴当了兵,“好山林”的志向没能够实现。
⑵仰慕与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小题1】恤,忧虑,担心。
【小题2】①写交换。③写生活。⑤写生病。
【小题3】“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概括有误。
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k*s#5^u关联词语。
山水诗中的k*s#5^u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k*s#5^u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k*s#5^u箫鼓琴瑟, ① 具一份天籁之美。 ② 中国诗歌的k*s#5^u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k*s#5^u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k*s#5^u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k*s#5^u韵味。中国诗歌的k*s#5^u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k*s#5^u农业人生的k*s#5^u根源之美。 ③ ,后代写山水的k*s#5^u诗人, ④ 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 ⑤ 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k*s#5^u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k*s#5^u农业人生的k*s#5^u诗情。
① ② ③ ④ ⑤
①更(递进关系)②因为(是对前文关系的解说)③所以④一旦(只要)⑤便(就)
略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则: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大?
③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①[b398fd5a9566882f.gif] [5b82f23243054565.gif]②[a53a8de1aa1789ab.gif]
⑶ [836efdd5907b11bf.gif]
①对于理想气体:
A→B [7487fededb98e146.gif] ∴[b398fd5a9566882f.gif](2分)
B→C [a09c9071df3ab154.gif] ∴ [5b82f23243054565.gif](2分)
②A→C 由温度相等得:[a53a8de1aa1789ab.gif](2分)
⑶A→C的过程中是吸热.
吸收的热量[836efdd5907b11bf.gif](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①。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②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③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释: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 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 烂:光鲜亮丽D.俱以游倦晏起 晏:安逸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