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解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_______,使得民族纠纷不断。 ②苏州河就像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___,千万不能把各种额外的负担加到他的身上。 ③东方木材厂的这场火灾,是该厂领导思想_______,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各厂一定要引以为戒。 ④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体系_______,法治体系不健全、政府保护、体制惰性等弱点对中国入世后融入国际经济构成不小的阻力。

A:隔阂 看护 麻痹 脆弱 B:隔膜 看护 麻木 脆弱 C:隔阂 保护 麻痹 软弱 D:隔膜 保护 麻木 软弱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公元3~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

  材料2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3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实为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李约瑟

回答:

(1)举出3~13世纪之间,中国不同领域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三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除外)。(3分)

(2)概括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3)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3分)

(4)与中国相比,16世纪后产生的欧洲科学有哪些特点?(3分)

(1)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第七位,早于外国近一千年;唐代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南宋宋慈著有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洗冤集录》,规定了验尸的格式和方法。

(2)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有力武器;指南针为欧洲人探寻新航路,开辟殖民地提供了条件。总之,这三大发明是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力量。

(3)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缺乏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八股取士使学子埋首经书,而不去钻研学习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思想领域的__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也不利于近代科学的诞生。

(4)重视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涌现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突出进展。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发明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综合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无须深入思考;第二问涉及到世界史知识,要根据世界史资本主义萌芽,印刷术对文艺复兴和zōng jiāo 改革、指南针对地理大发现、火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来回答。第三问首先搞清楚现代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的概念,进而根据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来总结原因。第四问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其实,欧洲现代科学的特点正是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比较而中国传统的科学所不具有的,材料中不好找答案,要依据教材进行概括。

《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处有( )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A


解析:

B、C项只符合后者,D项只符合前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__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_____in a well—known university is what everybody wishes for.

A: Educated B:Being educated C:To educate D:Educating

(每小题3分,共12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私:暗中勾结

B. 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

C. 增曷为以此去哉 曷:什么

D.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掩饰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而擢以为上将 自以为得之矣。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诸侯以此服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下列句子全都属于作者认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②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③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

④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

⑤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⑥ 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小题1】矫:假托君命

【小题2】均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A 而: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表转折;B以为:前为“把……任命为”,后为“认为”;D以:前为介词“因为”,后表并列。

【小题3】略

【小题4】诸侯背叛他,是因为他杀了义帝。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⑵有人说“榕叶满庭莺乱啼”中“乱”字用得好,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对句中“乱”字作简要赏析。

(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任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和秋天一般。

(2)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


解析:

下面一段话在内容、语言表达、标点方面均有错误错误,请注明序号,再将序号及修改意见写下来。

王涛说:“水果罐头价格的波动,是由于水果产量和市场需要的变化决定的

常言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年年底,受虫害和寒流的影响,贵省

一些地区的果树死了不少,去年荔枝、龙眼、柑桔……的产量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今年以来,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化组织加大了对果农的服务,果树长势普遍良好。据

预测,今年的水果会获得大丰收。今后遇到问题及时找我,贵厂有什么难处,我一

定鼎力相助。”

①“由于”与“决定”搭配不当,将“由于”改成“由”。

②“常言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③“柑桔”后面的省略号误用,应删去。

④“加大了对果农的服务”成分残缺,应在“服务”后加上“力度”。

⑤“鼎力相助”是敬辞,应改为“尽力帮忙”。(每改对1处1分)


解析: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