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各行其是 煞费苦心 祸起萧墙 B: 举止安祥 沐风栉雨 流连忘返 C: 殒身不恤 俊逸洒脱 筚路蓝缕 D: 坐收渔利 妄下雌黄 锐不可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只钢琴上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叫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是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得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虎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信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 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虎的毛”,这是为什么?2.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说说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4. 这篇传记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是多样的,请说明主要有哪几个角度。

1. 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的来访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2. 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成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信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3. 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 (1) “巨人”自述,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 他者的观察,通过客人的视角刻画贝多芬的形象,表现“巨人”的品格。(3) 他者的叙述,通过女佣的叙述,间接表现贝多芬热爱音乐、矢志不渝追求并献身音乐事业的崇高精神。      


解析:

1.无

2. 无

3. 无

4无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点是椭圆的右焦点.点在椭圆上,且位于轴的上方,. (1)求点的坐标; (2)设椭圆长轴上的一点,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Ⅰ)   [b07586faba1a6f07.gif] (Ⅱ)   [661328d4a973d30c.gif]


解析:

(1)由已知可得点[9f19985d17e02435.gif], 设点[aafc4de7464bedca.gif],则[291e606032f29cd9.gif],[18eab440ab80b6ef.gif],由已知可得[f63f61cc23cf7bc5.gif].则[1734fa1417a4f258.gif]解得[c1d9d04a48e811c6.gif].由于[4d156edd037ab022.gif],只能[80d61ee3de03d8e8.gif]于是[7cbddba044b11c45.gif].  所以点P的坐标是[b07586faba1a6f07.gif].

   (2)直线[de9ac5f9281ee816.gif]的方程是[906f3448293f9985.gif].设点[5310fe0c9283f2c2.gif],则[77ff8e192444220e.gif]到直线[de9ac5f9281ee816.gif]的距离是[b0c8084246a473fa.gif]. 于是[0b11cc08f548276c.gif],又[2fbb8901c5914ab9.gif],解得[0e7e914e00a8791a.gif]. 椭圆上的点[2408f324b7ee7cf3.gif]到点[77ff8e192444220e.gif]的距离[e06f085e5348e43a.gif]有[a02b0921a55517f4.gif][96692b7df2d91262.gif],由于[1b05d08001c8f6f6.gif],所以当[d1de85d35108b35d.gif]时,[e06f085e5348e43a.gif]取得最小值[661328d4a973d30c.gif].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出红尘”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它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抒发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设a≥0,f (x)=x-1-ln2 x+2a ln x(x>0).

(Ⅰ)令F.(x)=xf'(x),讨论F.(x)在(0.+)内的单调性并求极值;

(Ⅱ)求证:当x>1时,恒有x>ln2x-2a ln x+1.

[b0210fa1461aeec9.gif]在[c30840b15fee6838.gif]内是减函数,在[4fcf09d2423089df.gif]内是增函数,所以,在[f7773b5bd2573d6b.gif]处取得极小值[7e05cba837b2b500.gif]


解析:

(Ⅰ)解:根据求导法则有[36efacb413a64272.gif],

故[41b67da0ba019a55.gif],

于是[7e1d9cc8a270e5ca.gif],

列表如下:

[f7485c496f6b4281.gif]

[c30840b15fee6838.gif]

2

[4fcf09d2423089df.gif]

[1c7ba43969be756d.gif]

[ac7be8b1b908b74b.gif]

0

[1fe0419fe45bb4d7.gif]

[b0210fa1461aeec9.gif]

[6340c7fa6e0ec968.gif]

极小值[246e2283aa20c845.gif]

[6340c7fa6e0ec968.gif]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这里指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航。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零陵之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愚溪诸咏……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怨”和“不怨”。

不怨:(1)第一联“幸此南夷谪”表达了对远离政治斗争的庆幸;(2)后面三联写了自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在的生活。(2分,每点1分)

    怨: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1)首联,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这次贬谪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2)“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3)“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实际上内心还是孤独痛苦的。(3分,每点1分)


解析:

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 鸪 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生活场面”和“生活态度”各2分)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深意”和“作用”各2分)


解析: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B:比利时诗人凡尔合仑的诗描绘了随着大都市的扩张许多农民濒于破产的景象,这对他这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C:在哈尔滨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D: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社会意识的进步,脑死亡法的及早出台和安乐死法案的颁布和实施,都将是21世纪初叶的重要课题。

对下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 “最伟大的思想家”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产生的影响。“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惋惜和哀悼之情。

B.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空白”二字形象说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以此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C.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有敌人但没有“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D.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回敬。

-----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了马克思对敌斗争时表现出来的镇定、坚强和绝不妥协的战斗精神,突出了马克思的顽强的战斗精神。

D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