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但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味围绕应考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B: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C: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D: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血(xuè)脉 卓荦(luò) 力能扛(káng)鼎 B: 发酵(jiào) 角(jué)色 踽(jǔ)踽独行 C: 伺(sì)候 甲胄(zhòu) 寥(liáo)若晨星 D: 拂(hú)晓 醇(chuán)香 虎踞(jù)龙盘

按图所表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锥形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请将可能观察到的其他现象补齐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气温的原因,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不太明显,应该向锥形瓶内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才能看到明显的现象________(填字母)。

A.NaOH固体 B.生石灰 C.浓H2SO4 D.NH4Cl固体

(3)经过对比试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用空气代替氧气的实验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1)在锥形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生成,铂丝保持红热;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2)A B D(3)空气中含氧的体积分数低。


解析:

根据NH3能被催化氧化为NO,NO与O2反应生成NO2,进而生成 HNO3、NH4NO3的性质不难判断.锥形瓶上方的白烟为NH4NO3,依次可推知锥形瓶内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了使气体NH3能从浓氨水中逸出,由NH3+H2O??NH3·H2O??NH4++OH知,可向其中加入强碱、铵盐或加热,但由于浓H2SO4与氨水反应消耗氨,故加浓H2SO4不能放出NH3.空气中含氧的体积分数低,不利于氨的氧化;氮气不能发生反应,但其挥发带走热量,使反应物温度降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共22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 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遇之 礼:用礼节来……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太祖见器之 功未就帝崩

B.高氏所诛 拜汴州刺史,号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 上悼惜久

D.叔略有巧思 朝廷叔略所在著称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

②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③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

13、C

14、D

15、B

16、C

17、(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解析:

13、(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14、(而:表顺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15、(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16、(“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17、(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__,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哺(bǔ)育 跻(jī)身 鸟瞰(kàn) 哗(huá)众取宠 B:炫(xuàn)耀 症(zhèng)结 攻讦(jié) 挈(qiè)妇将雏 C:回溯(sù) 隽(juàn)永 心闷(mèn) 谆(zhūn)谆告诫 D:骨髓(suǐ) 遒劲(jìng) 澄(chéng)澈 返璞(pú)归真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浮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

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取材于《淮南子》)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解析:

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画双线处可不断。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各行其是 煞费苦心 祸起萧墙 B: 举止安祥 沐风栉雨 流连忘返 C: 殒身不恤 俊逸洒脱 筚路蓝缕 D: 坐收渔利 妄下雌黄 锐不可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只钢琴上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叫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是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得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虎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信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 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虎的毛”,这是为什么?2.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说说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4. 这篇传记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是多样的,请说明主要有哪几个角度。

1. 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的来访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2. 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成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信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3. 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 (1) “巨人”自述,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 他者的观察,通过客人的视角刻画贝多芬的形象,表现“巨人”的品格。(3) 他者的叙述,通过女佣的叙述,间接表现贝多芬热爱音乐、矢志不渝追求并献身音乐事业的崇高精神。      


解析:

1.无

2. 无

3. 无

4无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点是椭圆的右焦点.点在椭圆上,且位于轴的上方,. (1)求点的坐标; (2)设椭圆长轴上的一点,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Ⅰ)   [b07586faba1a6f07.gif] (Ⅱ)   [661328d4a973d30c.gif]


解析:

(1)由已知可得点[9f19985d17e02435.gif], 设点[aafc4de7464bedca.gif],则[291e606032f29cd9.gif],[18eab440ab80b6ef.gif],由已知可得[f63f61cc23cf7bc5.gif].则[1734fa1417a4f258.gif]解得[c1d9d04a48e811c6.gif].由于[4d156edd037ab022.gif],只能[80d61ee3de03d8e8.gif]于是[7cbddba044b11c45.gif].  所以点P的坐标是[b07586faba1a6f07.gif].

   (2)直线[de9ac5f9281ee816.gif]的方程是[906f3448293f9985.gif].设点[5310fe0c9283f2c2.gif],则[77ff8e192444220e.gif]到直线[de9ac5f9281ee816.gif]的距离是[b0c8084246a473fa.gif]. 于是[0b11cc08f548276c.gif],又[2fbb8901c5914ab9.gif],解得[0e7e914e00a8791a.gif]. 椭圆上的点[2408f324b7ee7cf3.gif]到点[77ff8e192444220e.gif]的距离[e06f085e5348e43a.gif]有[a02b0921a55517f4.gif][96692b7df2d91262.gif],由于[1b05d08001c8f6f6.gif],所以当[d1de85d35108b35d.gif]时,[e06f085e5348e43a.gif]取得最小值[661328d4a973d30c.gif].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