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肝脑涂地 鸿篇巨制 受人挟制 一曝十寒 B:甘之如饴 侯门似海 行迹无定 众志城成 C:好高骛远 寥若晨星 殉情枉法 天涯海角 D:和颜悦色 受人唆使 杳如黄鹤 美伦美奂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3期)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作者最终获得S小姐的尊重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

【小题1】AE。

【小题2】①有主见有魄力。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无论是换座还是中止学业写小说都表现出我的主见和魄力。②自尊心强。在有损于中国人尊严的情形面前,据理力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③刻苦勤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

【小题3】①在S小姐要求换座时,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在各国留学生面前保持了中国人的尊严;②在S小姐的严格监视下,提前完成试卷,并顺利通过了考试,令S小姐刮目相看;(2分)③我选择了S小姐的一门功课,为了维护尊严,刻苦学习。

【小题4】标题:①作者以“中国式尊严”为题,意在强调尊严对于那些早已失去尊严的中国人的重要,从而使小说主题更突出。

②“中国式尊严”是要通过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努力来赢得的,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启发:①一个人的尊严是要靠不甘落后、坚韧不拔的精神来维护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更是如此。②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要通过自己的坚持、完善自我、强大自我才能赢得。


解析:

【小题1】(A项,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序幕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分析失当;E项分析“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过于武断。)

【小题2】(每点2分)

【小题3】(每点2分)

【小题4】(每点2分)

(2010全国,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优雅是一抹妩媚而不矫饰的浅笑;优雅是一束清香而不刺鼻的茉莉;优雅是一盏清冽而不刺激的凉茶。

(示例二)柔情是一种真诚而不腻烦的絮语;柔情是一种缠绵而不羁绊的牵手;柔情是一种刻骨而不伤怀的惦念。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自选话题”虽自由度大,但所选话题应健康、积极,句意应力求意蕴丰富。作答力求比喻贴切,句式一致,语意连贯、顺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fó jiāo 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劫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fó jiāo 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下列各项,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盼“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 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 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

【小题1】CE

【小题2】C

【小题3】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  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在一起。

【小题4】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以上有关“种子”.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句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把具体事件加以概括提炼。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文章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1】衬托手法。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小题2】三个场景:①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主动从人群中挤出来,等下一趟。②“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③“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枚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为精神病人。

【小题3】①照应“她的行为太正常”的评价。②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 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小题4】对比鲜明。表明思想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解析: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Help! Help! Help!” a resident screamed over the phone, “I am being eaten alive by mosquitoes!”

Recent rainfalls have produced an early hit of blood-seeking mosquitoes. Once flooded, eggs laid during the drought(干旱) along water banks hatch(孵化) quickly, flying off to seek hosts such as people, birds, and other animals.

The flood mosquitoes are big and aggressivE. They chase you down, drill into your skin and take your blood, causing pain and itchiness. “I have lost a pint of blood to those suckers,” a Spring Hill resident claimeD. “Mosquitoes are killing my kids,” a Ridge Manor woman shouteD.

Residents are urged to protect themselves when going out, especially during the hours of dusk and dawn. Long-sleeve shirts, long pants, socks and hats will help keep mosquitoes at bay.

Mosquito Control has already received hundreds of service requests this month. When calling in, residents need to provide their 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 and nature of the problem. Technicians will respond by looking into the problem and making proper treatment.

Mosquitoes grow in almost any kind or amount of water. Controlling mosquito larvae(幼虫) is important to mosquito control. Kept in their water habitat, larvae are treated and killed before they mature and “take to wing.” Field technicians check their areas searching for mosquitoes breeding in lakes, ponds, drainage ditches(排水沟) and they treat the water with a host of larvicid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mosquito control is much more than sending a spray truck (airplane or helicopter in other counties) to kill adult mosquitoes. Night-time spraying is actually the last defense after all the above procedures have been done, but there are still mosquitoes present in the areA.

The author writes the first paragraph in order to _________.

A. make the public take action at once

B. attract readers to read the following contents

C. show that the people bothered by mosquitoes are helpless

D. criticize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done noth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do the eggs hatch?

A. When the flood hits. B. During the drought.

C. After the flood leaves. D. When spring comes.

When are mosquitoes most dangerous?

A. At dawn and dusk. B. At noon. C. In the late morning. D. At midnight.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 Where there is water, there are mosquitoes.

B. Mosquitoes can be totally got rid of if treated properly.

C. Mosquito Control provides free service on mosquito problems for residents.

D. It works better to get rid of mosquito larvae than to kill adult mosquitoes.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D


解析:

You might think they have enough money for the project but ________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A. something B. everything C. nothing D. anything

C


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

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 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 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立……的塑像

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译文:

(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译文: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谓”“方”“易”“散漫”“为害”每点1分,共5分)

   (2)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渐渐开垦,百姓稀少可以渐渐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旷”“垦辟”“何废郡之有”“按”“故迹”每点1分,共5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