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肉搜索”是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
广义的“人肉搜索”,是网友有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将问题在网上发布后,其他网友纷纷向其提供答案。狭义的“人肉搜索”特指网民自发参与对某一人物、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查证并在网上公布的机制。
材料2 去年底今年初对北京某小学生发起的“人肉搜索”事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同年,对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发起的 “人肉搜索”事件,让人肉搜索成为新型舆论监督形式。
针对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示例1:“人肉搜索”是有效的监督手段。A.当人肉搜索被用于公共事务而不是指向个人隐私之时,它便展示出了天使一般的面孔,针对不合理与不公正的公共事件,它是一种有力的网络监督力量。B.它也进一步拓展着网络民主与言论自由的领域,使国民在自由讨论和辩论中提高了民主和法治素养。
示例2:人肉搜索突破底线,负面作用太大。一是突破道德底线,对当事人使用谩骂、污蔑等语言暴力;二是突破法律底线,大肆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不当搜索。三是人肉搜索在集体名义下进行,似乎便具有了正义性和正当性,而掩盖了其危害性的另一面。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思以爵禄相荣 以乱易整,不武
C.公其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1)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2)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
(3)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
(2)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
(3)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
解析:
【小题1】厉,磨砺,激励
【小题1】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转折;B以,介词,凭借,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小题1】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小题1】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小题1】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假如你是校报负责人,急需在学校内聘一位同学任英文版的编辑,请你用英文以“An English Editor Wanted”为题,按照以下要点写一则120-150字的招聘启事。
1. 描述主要的工作内容。
2. 希望该同学应满足的条件与要求。
3. 感兴趣的同学请在本周内与学生会(Students’ Union)联系。
An English Editor Wan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Students’ Union
An English Editor Wanted
Our school newspaper is looking for an editor for its English edition. The job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o choose proper English articles from other newspapers, magazines or the Internet for us students. The other is to pick out articles from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nd edit them for use.
We hope that he/she could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First, he/she is willing to devote some of the spare time to serving the others. Second, it’s necessary for him/her to be good at both English and fine art. Needless to say, that the ability to use the computer is important as well.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job, please get in touch with the Students’ Union this week.
Students’ Union
解析:
略
The position, however, _______ you are applying, is not quite a well-paid onE.
A. that B. for which C. which D. to which
B
解析:
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⑥③⑤①④② D:②①⑤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开放试题,答案不一
解析:
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②① B: ④②⑤⑥①③ C: 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④⑥②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小题1】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
略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 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⑴“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⑵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⑴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⑵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解析:
(1)4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答出任意两种手法即可,观点2分,解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