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内容都是与

民主政治的产生有关的条件,因而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具有片面性。

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个很时尚的姑娘,在用她美丽的丝巾包扎漏水的水管。请为这幅画拟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有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

没有水,哪有生命的美丽。


解析: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沉湎 忖度 出其不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脉膊 辐射 迫不急待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青睐 坐阵 明火执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更迭 峻工 蛛丝马迹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的意思是人有私欲,就不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__。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谓,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

(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

22.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2分)。它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3分)


解析:

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后就吴兴沈驎士受经,略通大义。

建武四年,州举秀才,俄除临川王府行参军。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后有选人为狱司者,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迁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除给事黄门侍郎,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出为宣惠晋安王府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高祖敕晋安王曰:“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在州累政,甚有治绩,平心决断,请托不行。高祖深嘉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询谋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

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高祖与群臣议代王居州任者久之,于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高祖曰:“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休源初为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而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割断如流,傍无私谒。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如故。累表陈让,优诏不许。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

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四年,遘疾,高祖遣中使候问,并给医药,日有十数。其年五月,卒,时年六十四。遗令薄葬,节朔荐蔬菲而已。高祖为之流涕,顾谓谢举曰:“孔休源奉职清忠,当官正直,方欲共康治道,以隆王化。奄至殒殁,朕甚痛之。”谥曰贞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通大义 略:大体

B. 百僚莫不惮之 惮:敬畏

C. 累表陈让 让:推辞

D. 节朔荐蔬菲而已 荐: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 常以军国事委之

B. 其见敬如此 其年五月,卒

C. 百僚莫不惮之 当每事师之

D. 及王薨而管州任 节朔荐蔬菲而已

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孔休源“正直”的一组是( )

①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

②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

③孔休源才识通敏

④平心决断,请托不行

⑤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⑤ D. ①④⑤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休源担任建康狱正期间,为人正直,断案细致公平,很少有冤假错案,而且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百官都很敬畏他。

B.梁高祖很信任孔休源,让他担任宣惠晋安王府长史,辅佐年幼的晋安王;晋安王也很倚仗他,还在自己的书房中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椅子。

C.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死了,贵戚王公都想争这一空缺,梁高祖却看中了通达聪明的孔休源,后来还多次巡幸扬州,把军国大事委托给他处理。

D.孔休源生病后,梁高祖非常关心,派人前去慰问,并送医送药。在孔休源死后,朝廷赠他“贞子”的谥号。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解析:

【小题1】 D (荐:祭奠,进献祭品)

【小题2】 C (都是代词,他,指孔休源;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B. 人称代词,他,指孔休源 /指示代词,那或这;D. 连词,表承接,就/与“已”连用,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小题3】 B (③是高祖称赞他有才华,⑤是写他的工作生活习惯)

【小题4】 A (“百官都很敬畏他”是他担任尚书左丞、长兼御史中丞时的情况)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 ):坍塌的砖块。

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曲

的内容作答。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0ac43a0614f55aca.jpg]


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累及 果实累累 身陷缧绁 花蕾 B:栖息 休戚相关 蹊跷 芳草萋萋 C:瑰丽 玫瑰 奉为圭臬 日晷 D:悔恨 晦涩 教诲 积毁销骨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感情什么颜色 圣 野 你问我感情 什么颜色 当一个孩子 想他妈妈的时候 我猜想它是 像天一样 蔚兰 当一个游子 想他家乡的时候 我猜想它是 像菜花一样 金黄 当一个战士 想他刺刀后面的祖国的时候 我设想它是 像旗帜一般火红

A:诗人用“蔚兰”的天色,比喻孩子对母恩的感受,像蓝天一样无边无际,十分贴切。 B:用“金黄”的菜花,比喻春天的气息,使游子神往故乡的那股暖流,被刻画得活灵活现。 C:诗人用“火红”比喻战士卫国的赤诚,表达了伟大爱国者的心声。 D:全诗寥寥数语,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感情,言尽意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伦敦的一家私立中学里,有一尊雕像,这尊雕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视觉和思维习惯,以独特的造型吸引着广大观众。

在许多学校,它们的雕像或飞扬,或跨越,多象征着探索和进取。而伦敦这家私立中学的雕像,却是一尊倾斜的巨人。雕像的基座是大理石的,通体青黑色,高有五六米,上面的巨人一只脚连着基座,另一只脚踏空,身体朝前下方倾斜,与地面呈四十五度角。

前去参观的中国一所著名中学的一位校长目睹此景大为动容,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经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上述材料的主体,是对一尊雕像的描述。其关键词是:“巨人”“基础”“踏空”“倾斜”; “颠覆”、“最有价值”。从雕像的造型看,可以提炼出“如果不脚踏实地,即使是巨人也会倾倒”;

为什么这尊“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视觉和思维习惯”的雕像会使那位校长“大为动容”,进而发出“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经验”的感慨呢?联系“在许多学校,它们的雕像或飞扬,或跨越,多象征着探索加进取”的背景,深究这尊雕像对“传统审美视觉的思维习惯”,“进行颠覆”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在于:警示教育比激励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感染力、震撼力,特别是在我国。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