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砷”细菌颠覆了什么

11月2日,美国《科学快讯》刊发了美国宇航局(NASA)天体生物学家西蒙博士的研究论文—“一种能够利用砷替代磷生长的细菌”。此次发现的“食砷”细菌GFAJ-1能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上,利用砷元素生长。而且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也含有砷元素,这就说明对于食砷细菌而言,磷元素能够被砷元素替代;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

“食砷”细菌的发现,不仅颠覆了科学上对生命“必需元素”的定义,且引发了公众对外空生命的无尽遐想,该消息一度被误传为 “NASA发现外空生命”。为此,NASA的专家不得不反复重申:此次发现的“食砷”细菌是在地球上首次发现,而并非是传言的外空生命。

西蒙博士和她的团队在莫诺湖湖底的沉积物中分离天然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不断提高砷元素的浓度。最终筛选到了能耐受较高砷浓度的“嗜砷”细菌GFAJ-1。

当培养基中去除了磷元素后,西蒙博士惊奇地发现,菌株GFAJ-1在完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GFAJ-1是利用了砷元素替代磷元素去合成生物大分子,行使生理功能。

一株平常的“嗜砷”细菌竟然还是“食砷”细菌。此发现改变了此前科学界对于生命“必需元素”的认识。同时,这也预示着此前在人们所自认为的“生命禁区”中,可能还存在没有发现的生命形式。

长期以来,碳(C)、氢(H)、氧(O)、氮(N)、磷(P)、硫(S)被认为是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缺乏其中的任意元素,蛋白、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都无法合成。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细菌到分化复杂的高等生物,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英文中六种生命必需元素的缩写,常常连起来组成了专用称谓“CHONPS”。但是,“食砷”细菌的发现,至少已经就将磷元素从“CHONPS”的名单中划出。

而此前,磷元素普遍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元素”。磷在生命体中主要以磷酸根(PO43-)的形式存在。磷酸二酯键维系着核酸(DNA,RNA)的基本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后者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而三磷酸腺苷(ATP)更是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细胞通过合成和水解其中的“高能磷酸键”去贮存和释放能量。

因此,对于生命体而言,从分子结构到细胞功能,从新陈代谢到能量转化,磷元素都是不可替代的。磷元素对于生命如此重要,早在1987年《科学》杂志就刊出名为“自然界为什么会选择磷”的文章,对磷元素的重要性进行详尽阐述。

然而,若从化学性质的角度说,砷和磷却是性情相似的“兄弟”。

在化学元素表上,砷元素与磷元素同属氮族元素。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砷的分子量更大,化学性质也相对活泼。与磷相比,砷元素更具“金属性”。

正是由于磷元素与砷元素的相似性,细胞内部的代谢途径常常不能区分二者。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摄入砷后,砷会进入磷的代谢途径。而砷的“金属性”,又使其在水环境内极不稳定。过短的半衰期导致其不能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了砷元素的中毒。 [来 (选自《南方周末》2010年12月23日版,有删改。)

对“一种能够利用砷替代磷生长的细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砷元素,证明对于食砷细菌细胞而言,砷可以进入磷的代谢途径,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

B. NASA的专家反复重申:这种食砷细菌是在地球上——西蒙博士的培养基上——首次被创造出来的,而并非是传言的外空生命。

C.食砷细菌能够耐受较高砷浓度的环境,最后能在完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利用砷元素替代磷元素去合成生物大分子,由“食砷”变为“嗜砷”。

D.食砷细菌的发现,至少证明,对简单的单细胞细菌而言,磷元素不再是“必需元素”。

从原文看,下列对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 长期以来,碳(C)、氢(H)、氧(O)、氮(N)、磷(P)、硫(S)被认为是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其中,磷元素在六大“必需元素”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元素。

B. 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是因为“必需元素”主要只用来合成生物大分子,缺乏其中的任意元素,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无法合成。

C. 传统观念看来,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细菌到分化复杂的高等生物,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

D. 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砷元素,这就说明对于生命体而言,磷元素能够被砷元素替代;同时也表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 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借助磷脂双分子层,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

B. 由于磷元素与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摄入砷后,砷会进入磷的代谢途径,但不能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了砷元素的中毒。

C. “三磷酸腺苷”(ATP)之所以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是因为细胞通过合成和水解 “三磷酸腺苷”中的“高能磷酸键”去贮存和释放能量。

D. “食砷” 细菌的发现改变了此前科学界对于生命“必需元素”的认识。同时预示着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可能还存在没有发现的生命形式。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首次被创造出来的”错误,不是被“创造”,而是被“发现”。 C.“由‘食砷’变为‘嗜砷’”错误,应是“由‘嗜砷’变为‘食砷’”。 D.“对简单的单细胞细菌而言”错误,只能证明对食砷细菌而言,磷元素不再是“必需元素”。

【小题2】A.“其中,磷元素在六大‘必需元素’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元素”无中生有。B. “‘必需元素’主要只用来合成生物大分子”错误,注意文中“从分子结构到细胞功能,从新陈代谢到能量转化,磷元素都是不可替代的。”的表述。D.“同时也表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错误,应该是“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

【小题3】A.“正是借助磷脂双分子层,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错误,应是“正是借助后者“生物膜”,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 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舟”七号宇航员太空漫步所穿的国产“飞天”宇航服造价虽然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但最后也只能随轨道舱长时间留在太空。 C: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的调查结果:教师、科学家、医生分别以53.6%、51.2%和38.4%的比例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 D: 美国一研究机构诬篾中国军方指使黑客对美国政府网络进行攻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对此回应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禁止任何破坏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说明:

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的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短暂,却很绚丽。此为最佳立意,如能从这个角度切入,可给予发展等级加分。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叫依米的小花有三大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联系人生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立意:〖特点一〗“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1、扎根深处可成正果(可成/方成,如写“方成”过于绝对,不切合题意)2、专一也是一种成功的品质3、与其广博不如精深〖特点二〗“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1、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辉煌2、积累力量,突破自我3、坚韧(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特点三〗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从整体上看,也可得出以下结论:1、人生的意义重在奋斗的过程2、人生的意义重在永不放弃地追求。(前面这四个方面的立意皆可视为符合题意)

下列论点视为偏题或离题:

1、逆境使人成功(但未谈到如何使人成功?有的同学对苦难、逆境的理解十分偏激,苦难造成美丽,似乎美丽只有苦难才能造就)2、自信、乐观(谈心态)3、用生命去换取理想(成功):依米花牺牲并非本意,并不等于说成功一定要牺牲4、不要做理想主义的殉道者(批评或否定像“依米”这样的做法)没注意感情倾向5、大谈生命奇妙        6、选择奉献7、珍惜时间8、成功源于奋斗(泛泛而谈,完全未涉及积累和专一)


解析:

1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内容都是与

民主政治的产生有关的条件,因而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具有片面性。

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个很时尚的姑娘,在用她美丽的丝巾包扎漏水的水管。请为这幅画拟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有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

没有水,哪有生命的美丽。


解析: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沉湎 忖度 出其不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脉膊 辐射 迫不急待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青睐 坐阵 明火执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更迭 峻工 蛛丝马迹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的意思是人有私欲,就不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__。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谓,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

(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

22.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2分)。它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3分)


解析:

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后就吴兴沈驎士受经,略通大义。

建武四年,州举秀才,俄除临川王府行参军。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后有选人为狱司者,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迁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除给事黄门侍郎,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出为宣惠晋安王府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高祖敕晋安王曰:“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在州累政,甚有治绩,平心决断,请托不行。高祖深嘉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询谋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

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高祖与群臣议代王居州任者久之,于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高祖曰:“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休源初为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而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割断如流,傍无私谒。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如故。累表陈让,优诏不许。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

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四年,遘疾,高祖遣中使候问,并给医药,日有十数。其年五月,卒,时年六十四。遗令薄葬,节朔荐蔬菲而已。高祖为之流涕,顾谓谢举曰:“孔休源奉职清忠,当官正直,方欲共康治道,以隆王化。奄至殒殁,朕甚痛之。”谥曰贞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通大义 略:大体

B. 百僚莫不惮之 惮:敬畏

C. 累表陈让 让:推辞

D. 节朔荐蔬菲而已 荐: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 常以军国事委之

B. 其见敬如此 其年五月,卒

C. 百僚莫不惮之 当每事师之

D. 及王薨而管州任 节朔荐蔬菲而已

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孔休源“正直”的一组是( )

①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

②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

③孔休源才识通敏

④平心决断,请托不行

⑤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⑤ D. ①④⑤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休源担任建康狱正期间,为人正直,断案细致公平,很少有冤假错案,而且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百官都很敬畏他。

B.梁高祖很信任孔休源,让他担任宣惠晋安王府长史,辅佐年幼的晋安王;晋安王也很倚仗他,还在自己的书房中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椅子。

C.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死了,贵戚王公都想争这一空缺,梁高祖却看中了通达聪明的孔休源,后来还多次巡幸扬州,把军国大事委托给他处理。

D.孔休源生病后,梁高祖非常关心,派人前去慰问,并送医送药。在孔休源死后,朝廷赠他“贞子”的谥号。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解析:

【小题1】 D (荐:祭奠,进献祭品)

【小题2】 C (都是代词,他,指孔休源;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B. 人称代词,他,指孔休源 /指示代词,那或这;D. 连词,表承接,就/与“已”连用,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小题3】 B (③是高祖称赞他有才华,⑤是写他的工作生活习惯)

【小题4】 A (“百官都很敬畏他”是他担任尚书左丞、长兼御史中丞时的情况)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 ):坍塌的砖块。

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曲

的内容作答。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0ac43a0614f55aca.jpg]


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累及 果实累累 身陷缧绁 花蕾 B:栖息 休戚相关 蹊跷 芳草萋萋 C:瑰丽 玫瑰 奉为圭臬 日晷 D:悔恨 晦涩 教诲 积毁销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