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红婴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包括若干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但是,所有的形式都是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的,构成文化综合体。并且,这样的文化综合体不可拆解。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亦不限于古琴曲目或弹奏技术,最为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其中最显著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知音文化”。“知音文化”的内核,其人文影响力与渗透力既深刻又久远,辐射至极其宽广的范畴。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以古琴为支点,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长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知音获得感是中国人认知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求得认同可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雅士阶层的一种不可分割的人生内容,琴境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是相通的。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净淡远,融汇于乐曲中,追求声稀意深的境界。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的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之所以称为”非物质“,即意味着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才更具价值。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原文化项目专员木卡拉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的文化认同感》一文中所阐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它们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语言途径传播的口头传统和哲学、价值观、道德尺度及思考方式构成一个社会生活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与它都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包含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目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我国已经有501项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过了公示,正静待国务院批准和公布。暂行办法规定,申报和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年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定亦为每两年举行一次,且每次一个国家只能独立申报一项。我国第一次搞国家级名录即有501项得以公示,这个数字着实使人吃了一惊。我们应该认真思忖,每一项个体遗产的文化价值究竟有多丰厚,是否经得起论证。()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B.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的符号独立存在,因为它是一个不可分解的文化综合体。
C.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强调那些更具价值的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
D.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国的古琴艺术,其内容就是我们熟知的知音文化。
下面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言之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的文化传统。
B.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的一种文化遗产,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精神产品之类,比如牛郎织女的传说。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它们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B.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与当地的经济利益挂钩,那么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能搀杂进一些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
C.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比如西北某地流行的目的在于驱邪而让新娘跳火盆的婚俗。
D.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的条件不断变化而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cc6fc0fdd5782fda.jpg]
【小题2】
[f35100eb4ca1c6ad.jpg][29f99c5992e3e9aa.jpg]【小题3】
[c956bd6a5fc6c2e6.jpg]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含义是 估计难度
A: A.核电站具有可控性,原子弹具有不可控性。 B: B.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原子弹的核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C: C.核电站采用的燃料铀—235的浓度低于4%,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 D: D.核电站采用的铀—235浓度远远低于原子弹中该物质浓度,已不具有危险性。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首诗的诗眼是 。
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小题1】诗眼是“寂寞”。(1分)
【小题2】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1分)融情于景,(1分)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1分)
【小题3】反衬手法。(1分)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1分)
解析:
略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
概述:
评论:
[460a7b46b6810755.jpg]
解析:
略
默写(5分,每题1分)
(1)女之耽兮,。(《卫风.氓》)
(2),悠悠我心。(《短歌行》)
(3),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仰观宇宙之大,。(《兰亭集序》)
略
解析:
略
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接受实验的
小白鼠分成3组,其中一组不受电击,另两组分别电击
它们的前爪和后爪,然后让3组小白鼠同时沿着一条小
道奔向前方食物处。心理学家用图表记录下3组小白鼠
的不同表现。请根据图表,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小白鼠的
不同表现,并据它们的不同表现归纳出结论。
答:小白鼠表现为: 。
可以归纳出结论: 。
电击前爪的白鼠速度变慢,电击后爪的白鼠速度变快。动物受外界刺激后,其运动速度会发生变化;刺激的部位不同,其变化不同。
解析:
无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不!我们两个都变了!”觉慧愤愤地说,“你有了你的爱情,我什么都失掉了。我们两个还可以分担什么呢?”他并不是故意说这样的话来伤害觉民的心,他不过随便发泄他的怒气。他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家》)
“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的始末。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选第( )题
答:
(5分)
(1)指鸣凤投湖自尽一事。(1分)六十多岁的冯乐山要娶17岁的鸣凤去做姨太太。鸣凤与觉慧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1分)出嫁前夜,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向觉慧求救。(1分)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真相,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1分)鸣凤绝望了,把纯洁的身子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1分)
(2)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节日的广场,行至广场旁边的一条小巷,忽然克洛德和伽西莫多窜了出来,欲将爱斯梅拉达强行抢走。(3分)爱斯梅拉达大呼救命,正在危急时刻,路过的弗比斯救下了她,爱斯梅拉达爱上他。(2分)
解析:
略
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个字。
道路 身影 足迹
(1)描绘一种情景
答:________。
(2)表达一种感悟
答:_______。
(1)在道路旁的操场上,活跃着一群群青春的身影,他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的跑步,还有的坐在一旁专心地读着书,他们把欢乐的足迹撒遍了操场的每个角落。(2)在我看来,在第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闪现的是探索者汗与泪交织的疲惫身影,留下的是跑步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勇敢向前的足迹。
解析:
无
以“白光”“海水”“海鸥”为主体,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三个句子,使句子的表意更具体、更形象。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露出一片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
(参考)那白光慢慢地扩大起来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解析:
无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这样一幅标语:“让过程变得美丽,让结果变得灿烂”。这一标语的确让我们产生不少感慨。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让过程变得美丽”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分析:此题要求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那就意味着答案最好分三点:①什么情,1分,②什么景,1分,③情和景间是什么关系(那当然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因景生之类的词了),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