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仕鲁传

李仕鲁, 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 洪武中, 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 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 颇好释氏教, 诏征东南戒德僧, 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 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dào jiāo 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 凡意指所向, 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 亦不听。仕鲁性刚介, 由儒术起, 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 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 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 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 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 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fó jiāo ,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 进谗言诋毁大臣。

D. 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

③陛下深溺其教, 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小题1】B(3分)(济:帮助)

【小题2】B(3分)(第①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潜力读书。第③句与李仕鲁无关,是说陈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小题3】A(3分)(A错在“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文段中说“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可见李仕鲁是在官吏举荐下入朝做官的。)

【小题4】①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能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赏赐给他金袈裟衣。(文意通顺1分,调整第一句的语序1分,“称旨”1分)

②(李仕鲁)正要推崇(或“推广发扬”)朱氏学问,把排除(或“驱退”“驱除”“去除”)

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职责”)。(文意通顺1分,“推明”、“辟”各1分)

③陛下沉溺fó jiāo ,怪不得听不进我的话了。(或:难怪我的进言不能被采纳了;听不进我的话就不用感到奇怪了。)(文意通顺1分,“溺”、“无惑”、“言之不入”各1分)


解析:

参考译文: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绷艮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fó jiāo 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来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功高德少的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竟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彳良陕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它们原先品级俸禄。对dào jiāo 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沉溺fó jiāo ,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我把笏板归还陛下,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立即毙命于台阶下。

科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1.

[823da42257abd5bc.jpg]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

沈丁立

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定。  

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  

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然而,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可能显得较为耀眼。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甚至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  

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中国面临着占世界二成人口的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我们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增长。我们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我国进步所给予的支持,支持与我国同处发展中水平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列不属于我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日本人口不到我国的1/10、陆地面积不到我国的1/25,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  

B.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

C.中国高铁技术经过引进创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

D.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只要在发展的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展等这些领域做出艰苦的努力,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但是从横向看,经济规模比日本和美国小得多,尤其是美国。

C.中国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使中国在局部发展上显得较为耀眼。比如高铁技术就成了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

D.开放和合作是使中国的竞争力增强了,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

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随着国家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为期不远。

B.我国人均产出一旦突破世界人均的50%,将会拉近与世界中位水平的差距,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也将进入世界中游。

C.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有更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D.只要采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中国与世界不仅能不断发展,而且会发展得更谐调、更均衡。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

[b3eff1dffc559dbd.jpg]

【小题2】

[8ac4cda67a6e5fb9.jpg]

【小题3】

[9faec5ea5725f0a7.jpg]

请整合下面四条信息,拟写一则一句话新闻。(可以适当增减词语,但必须是一个单句,不得遗漏主要信息。)

①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3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正式拉开大幕,中国亚运历史上第1000块金牌也在今天产生。

②在华尔兹决赛的争夺中,沈宏、梁瑜洁夺得冠军。

③随后的探戈决赛中,他们为中国再摘一金。

④这一金也是中国亚运历史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第1000块金牌。

示例: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3日正式拉开大幕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之前夺得华尔兹决赛冠军的沈宏/梁瑜洁在随后的探戈决赛中为中国摘得中国亚运历史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第1000块金牌。(不是单句不给分,4个要点的信息一个1分。)


解析: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力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依靠人民,社会才能安定祥和。 B:专家认为,现在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有所帮助,但是容易引起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也为我们“十二五”期间控制物价水平带来不小的压力。 C:3月5日下午,四川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举行了“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绿色四川”行 动正式拉开序幕。 D: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精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品格,是城市的灵魂和旗帜,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下图是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 ①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②图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x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3.25(单位:株/m2)。 ③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 ④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在两次高倍镜观察之间时间不宜停留过长。 分析以上叙述,选出的正确答案是( )

A:只有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B:有二项叙述是正确的 C: 有三项叙述是正确的 D:四项叙述都是正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烟蔼 汲取 雕粱画栋 撒手人寰 B: 悚然 撕打 不胫之谈 琢磨不透 C: 草窠 宵柝 蘖根祸胎 丰富多采 D: 寒暄 蹂躏 扪参历井 莫衷一是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徽省推出了多项就业帮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政府要为每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一次以上的就业指导和三次以上的职介服务。 B:建设路派出所负责人表示,今天的公开处理大会主要是对“两盗”犯罪分子起到震摄作用,也表达了公安机关打击“两盗”的信心和决心。 C:上周,包括洽洽食品等三家安徽企业同时登录深交所中小板,这三家皖企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些企业都是各自细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D:由于担心海盐遭污染及有传闻称碘盐可抗辐射,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多地从3月16日起出现抢购食盐现象,一些不良商家也趁机提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